3月21日晚,悬疑网剧《回响》收官。这部剧使用双线交叠的讲述方式,同步展开了刑事案件推理以及婚姻动荡的整个过程。
相对于案件的进展,主人公对婚姻的怀疑和迷失这条线,更加引人入胜。
怪不得很多观众评价:“平时不看伦理剧,但这部逢人便推”,因为剧中很多的内心挣扎,过于真实。
女主冉咚咚的工作是刑警,在侦察“大坑案”调取酒店监控时,偶然发现自己的丈夫慕达夫出现在画面中,并查出对方有过两次开房记录。
从此,情感的“大坑”也拉开序幕,怀疑开始取代信任,两人的婚姻逐步陷入危机。
成年人的关系中,别把依赖当信任
《回响》开场,就以十分经典的桥段演绎了夫妻间的信任从哪一刻开始,悄然瓦解。
在与劫持了人质的在逃嫌疑人对峙过程中,冉咚咚果断向嫌疑人开了枪。虽然她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但这是第一次真枪实战。
第一枪过后,她判断嫌疑人对人质的威胁并未解除,于是补了两枪,将其击毙。
晚上回家,丈夫体贴地安慰了她。然而话锋一转,却质疑她不应该最后再补两枪,网上有很多舆论,在法庭宣判之前,嫌疑人有生存的权利。
空气突然凝固,接着是两个人的争执,冷对。
回忆过往,每当工作遇到不顺心,慕达夫比她还生气,不问对错义无反顾挺她。加班时陪在窗外逗她,得知怀孕,他二话不说立即戒烟。
我们曾经固执地以为,无论发生什么,就算被全世界抛弃,仍然可以躲在爱人的怀里哭;我们相信那个人,就像相信明天太阳一定会升起那样。
可现实的残酷是,你有多渴望这样的关系存在,就有多痛苦自己没有找到理想中的这个人。
在心理上,它不在成熟爱的范畴,这不是信任,是依赖。
就像一个小孩子无论怎么作,都不可以被父母抛弃,因为孩子都是绝对依赖父母的,否则活不下去。
所以我们看到,当慕达夫像绝大多数丈夫一样,告诉妻子“你错了”时,依赖就动摇了,依赖的一方就开始对关系将信将疑。
有一句话流行了很多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
这话恕我只能同意一半。家不是不能讲理,也不是不能讲对错,关键是你不能抛开对方的情感体验去讲。
如果我是丈夫慕达夫,在妻子经历职业生涯的重大事件之后,除了安慰,评价就免了,最好直接告诉她:“如果因为多开了两枪要接受处罚,我会和你一起面对。”
这更符合成年人讲理和彼此信任的解锁方式。
夫妻间的信任,别建立在不可直视的人性之上
冉咚咚问慕达夫:“为什么你能十几年喝一种茶,却不能只爱一个人?”
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想知晓答案的心灵叩问。
有网友回复:因为茶不会嫌弃你,不会要你去改变,而枕边人会不停地挑你毛病。
当我们设定了一个理想爱人的形象,就将不自觉按照这个形象去雕塑对方。
在婚姻里面,对对方越来越不信任,其实体现的是理想化关系受挫后的一系列反应。
从理想化到期待,从期待到失望,再由失望到不信任;这个过程底下潜藏着违背婚姻道德的复杂人性。
人的本性有很多,放到感情中,自私和多变是最致命的两种。
结婚誓词就是逆人性的。为了防止人性失控,需要双方共同宣誓,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疾病还是健康,始终不离不弃。
所以有人建议改为: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这不是负能量和悲观,而是去看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克服不利于关系维护的本性。
我们再换个角度理解,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必须配合自己的理想化需求,或者强按对方的头,不允许对方有任何的变化,这算不算一种自私呢?
再反过来,另一个人从来不考虑对方所想,一味追求本能行事,还有必要待在关系里吗?
人性最好不要直视,信任危机的根本解决也不在道德审判,而是基于对人性的充分了解之上,做出理性选择。
说回自私和多变,如果以积极成长的眼光去看,在不伤害或少伤害关系的前提下,把自私替换为自我满足,把多变升级成人格的弹性,是不是将松动很多在信任问题上的执着?
“飞行模式期”的相互怀疑
冉咚咚把自己对丈夫的爱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比喻的运用精准描述了大多数人婚后的情感变化,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口香糖期,大概三年左右,两个人又甜又黏。
鸡尾酒期,爱情少了一半,所有的母爱、父爱,亲情和爱情搅合在一起摇晃,分不清楚。
飞行模式期,明明都没有关机,却没有信号,好像把爱情给忘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慕达夫觉得冉咚咚变了,有时候看他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罪犯,她问他的那些问题,简直就是办案人员在排查嫌疑人。
冉咚咚觉得自己没有变。其实他们两个都变了。这种变化不意味着彼此不爱了,它是体现在关系里的一条个体成长之路。
如果把冉咚咚的三阶段论平移到心理发展的思路上来,就是一个人要自我发展必经的过程:从绝对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走向独立。
飞行模式期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婚姻还在家还在,两个人在关系里又不在关系里。
曾经熟悉对方就跟熟悉自己的手指差不多,却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人感到越来越陌生。
怀疑对方究竟还爱不爱自己,更怀疑当初是不是真的看错了人。
有时候想自己待着,可一旦对方真的离开,又会升起焦虑和孤独。
这种矛盾状态在婚姻里是一个痛点,很多走不下去的关系就折在这个地方。
在两个人中间,不失去自我又实现关系的和谐统一,的确需要一些智慧以及人格的完备。
通过折腾关系,寻回迷失的自己
《回响》的原作者兼编剧说:“女主能够侦破案件,未必能侦破人心。人心才是最大的悬疑。”
这份悬疑呈现在冉咚咚和慕达夫的情感拉扯中,代表着一批中年夫妻在婚姻行至半路时的自我迷失。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就会折腾关系。表面上是不信任对方,实际上是迷失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找不到自己。
剧情一开始,就为女主的自我迷失埋下了伏笔。在她对嫌疑人补了两枪的这件事情上,不仅遭到丈夫和舆论的质疑,其实内心深处,她也是质疑自己的。
原本引以为荣的刑警身份,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打了折扣,这势必会对她的职业价值感产生一次不小的晃动。
同时由丈夫的开房记录引发,让她开始质疑婚姻关系。
如果对方真的出轨了,可能她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妻子了,那么她应该是谁?她要什么?面对孩子,自己还是原来的那个母亲吗?
这一系列的不确定,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面对另一半出轨时的内心写照。
虽然自己意识上纠结的问题是:我该不该原谅?身体出轨和精神出轨究竟哪一个不能被原谅?我还能信任这个人、这段婚姻吗?
但归根结底是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关系的变化,或者说无论关系怎样变化,我都相信自己能够找到那个状态下的自己。
所以我信任,与你无关。
该甜蜜就甜蜜,该热烈就热烈,该平淡也不怕,对自己是笃信的,越不会在关系里予取予求,人就更自由。多好。
《回响》结局是圆满的。
冉咚咚侦破了“大坑案”,并且感悟到,人们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地行走,因为有一群人为其默默护航;而自己正是其中一员,她为此感到自豪。
冉咚咚的自我价值回归,她对丈夫的爱,也回归了。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