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在即。开年以来,稳经济政策着力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加大财政、金融工具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推动经济在年初稳步回升。
4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预计,一季度中国GDP增长4.1%左右。展望二季度,中国经济将全面进入疫后修复期,消费有望延续较好恢复势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出口增速有望筑底修复,降幅或继续收窄。加之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6%左右,增速较一季度上升3.5个百分点左右,或将为全年高点。
房地产信贷增速有望企稳
2023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影响明显消退,稳经济政策靠前部署,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生产和需求两端双双改善,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显著好转。内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抵补外需放缓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具体在楼市方面,楼市供需两端政策继续协同发力,叠加宏观经济复苏,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态势显现。
据安居客数据,2023年1月、2月,购房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04.2和106.7,环比上升8%、2.3%。2月居民中长期新增信贷863亿元,同比多增1322亿元,自2021年11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多增。居民置业需求回暖带动房地产销售企稳复苏。
2023年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3.6%、0.1%,降幅分别较2022年同期收窄6个和19.2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降幅较2022年全年(-10%)明显收窄。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后,房地产市场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不过,《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复苏持续性仍有待观察。居民预期持续改善仍需时间,一方面,“房住不炒”基调下政策鼓励刚需购房,超额储蓄向房地产行业释放的规模有限;另一方面,短期内居民对交付风险仍存担忧。
展望二季度,《报告》认为,房地产信贷增速有望企稳。在经济加速回暖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呈现企稳迹象,加之政策仍在发力,相应的政策效果会继续显现。此外,考虑到2022年房地产信贷数据基数较低,房地产信贷增速有望逐步企稳。
《报告》建议,延续供需两端政策支持力度,稳固房地产复苏基础。继续优化因城施策支持居民部门合理购房需求。加大对首套、置换、多子女家庭、高层次人才等购房需求的政策支持。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可进一步优化政策调控方式,适当取消不合理的限购、限价、限贷措施,而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扩大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大城市年轻人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不大
二季度,经济将全面进入疫后修复期。根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政府将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这将为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提供重要保障。
考虑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要时间,政策稳增长的取向不会变化。《报告》认为,二季度政策利率较大概率保持不变。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持续恢复,调降利率的必要性下降。预计二季度7天逆回购利率仍为2.0%,1年期MLF利率仍为2.75%;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通胀率低且还未出现明显升高迹象,因此货币政策收紧可能性不大。
2023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上行态势,但一季度人民银行持续加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并宣布降准,市场利率难以持续上行。
《报告》分析,货币市场利率将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预计货币市场利率将继续在当前水平波动,继续引导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而在房贷利率方面,《报告》分析,二季度在政策支持和实体经济复苏带动下,更多地区房地产市场可能筑底趋稳,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的城市数量或将有所减少。
《报告》建议,从国内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稳步恢复阶段,金融政策要继续发力,助力经济持续向上。从国外看,硅谷银行倒闭等风险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要谨防其通过预期渠道、资本流动渠道等对中国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做好相应政策预案。
具体而言,一是货币政策要发挥好总量+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发力稳经济。货币政策在维持稳健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基建、制造业等稳增长重点行业资金需求情况合理优化信贷安排,确保融资支持力度不减,有效满足其恢复期的资金总量需求。此外,在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用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的同时,探索在资本计量、不良贷款率等方面给予差异化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构建符合普惠小微、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企业经营特点的业务模式。
二是做好相应的政策续接,帮助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质量管理工作。继续做好针对餐饮、文旅等困难行业的纾困工作,根据企业恢复情况提前安排是否对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进行调整,以推动困难行业企业加速恢复。同时,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退出,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压力或将上升,要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做好拨备计提、不良资产处置等工作,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另外,做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应对工作,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