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或进入尾声;瑞信被卖百亿债券清零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3-25 21:53

中俄签署两份联合声明

据新华社,当地时间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

关于中俄经济合作的联合声明称,2030年前将两国贸易额显著提升,双方将在八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包括: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提升金融合作水平;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大宗商品及矿产资源领域长期互惠供应合作;促进技术及创新领域的交流和高质量合作;推动工业合作提质升级;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保障两国粮食安全。

关于乌克兰问题,双方认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国际法必须得到尊重。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双方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谋求军事、政治和其他优势而损害别国的合理安全利益。俄方重申致力于尽快重启和谈,中方对此表示赞赏。俄方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积极作用,欢迎《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阐述的建设性主张。

国常会延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国务院2023年重点工作分工,研究优化完善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会议决定:

以上政策预计每年减负规模达4800多亿元。

【点评】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振了市场活力,尤其是疫情三年来有效抵御了经济下行压力,效果显著。因此,当中国经济迈入复苏新阶段,有必要将一些阶段性政策通过制度化延续下来,持续释放减税红利。此次国常会确定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体现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有助于激励企业创新。此外,本次政策依然突出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释放了继续呵护实体经济的积极信号。

海关总署详解港口空箱增加

近期,港口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引发了大家对外贸的担忧。

对此,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在20日的发布会上回应,关于空箱的问题,这里面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

俞建华表示,中国外贸开局平稳,趋势向好。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增长0.9%,比预期要好。进出口总值超过6万亿元,这在历史上是第二次。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10%。

俞建华指出,外贸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减弱最受大家关注。综合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

【点评】疫情三年,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稳定经济大盘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去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疫情带来的出口红利期结束。在这样的压力下,我国在保住外贸规模基本盘的同时,也要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有必要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商务部称,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针对地方和企业需求,研究稳外贸政策,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美联储加息25点,鹰派态度软化

美联储22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利率升至2007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声明说,近期指标显示支出和生产温和增长,就业加速增长,但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

美联储说,近期的事态发展可能导致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收紧,并对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造成压力。美联储尚不确定这些影响的程度。未来美联储仍将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如果出现可能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点评】由于美联储连续暴力加息导致硅谷银行等接连爆雷,美联储货币政策陷入控通胀和防风险的两难境地,市场高度关注此事会议的政策走向。加息25个点的决定说明,控制通胀仍是美联储关注核心,但在随后的声明中,美联储鹰派态度已较月初明显弱化,放弃了暗示持续加息的相关表述,这表明美联储继续加息面临明显掣肘,市场认为美联储此轮加息已接近尾声。

瑞银收购瑞信,瑞信AT1“清零”

瑞士联邦政府19日宣布,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下称“瑞信”)。

根据全股份交易条款,瑞信股东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将获得1股瑞银集团股份,相当于每股0.76瑞士法郎总对价30亿瑞士法郎。这笔交易将创建一个拥有超过5万亿美元投资资产的公司。瑞士国家银行将提供流动性援助,以支持瑞银集团对瑞信的收购。

其间,瑞士金融当局将瑞信票面价值约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注销,这种让债券持有人先于股东蒙受全部损失的作法,引发市场恐慌。

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连续第二年净亏损。3月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受多重因素影响,15日瑞士信贷银行股价盘中一度暴跌约30%,至历史新低。

【点评】瑞银集团收购瑞信,暂时缓解了危机外溢的风险,避免了造成更大的经济动荡,但市场信心危机一时半会难以解除。尤其是瑞士金融当局注销AT1债券,牺牲债券持有者的做法,打破了国际共识,不可逆地损害了投资者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心。今后信心重建对于各方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对瑞银而言,要完成这项突如其来的“拉郎配”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要承担并购造成的约54亿美元损失,以及应对瑞信约上万人规模的裁员等问题。

国际现货金价重上2000美元

近期,金价持续走高。20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大关,为2022年3月来首次,逼近2020年8月历史最高点2075美元/盎司。

本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也一度触及2014美元/盎司高位,距离2020年8月历史最高点2089美元/盎司仅一步之遥。3月以来COMEX黄金期货价格涨幅已经接近8%。

【点评】这波黄金价格走高的直接原因,是欧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提振了风险需求。虽然各国正在采取紧急措施缓解危机,但市场信心已经受到了重创,黄金作为重要的避险资产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美联储最新政策声明也较3月初有所松动,被市场解读为加息接近尾声,这一关键转变也将利好黄金。

欧美千亿资金涌入香港?尚无数据支撑

本周一则传言称,由于欧美银行业危机,一个月内,超过760亿美元和1650亿美元的华人资产分别从美国和瑞士银行转出,主要流入香港等地。

对此,香港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客户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暂时没感觉特别多,欧美存款涌入与否仍待数据佐证。

香港金管局22日回应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经常处理不同商业活动所引申的资金流入和流出,香港金管局会与金融业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紧密联系,推动香港金融市场持续发展。

【点评】目前还没有权威数据来支撑“欧美千亿资金涌入香港”的说法,要等到香港金管局3月存款数据出炉后,才能看出端倪。不过从多家银行对媒体的回应来看,这则传言很可能被夸大了。

分析普遍认为,目前香港成为欧美存款避风港的可能性还较低,但随着香港恢复通关,瑞士银行信用受损,若欧美银行业危机继续发酵,更多资金回流香港将是大势所趋。

TikTok CEO出席美国会听证会

当地时间23日上午10时,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听证会,回应来自美方议员“保护美国人的数据隐私和儿童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听证会长达4个多小时。

对于美国方面指控最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周受资表示,TikTok承诺“将把安全,尤其是青少年的安全放在首位;将用防火墙保护美国用户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外部访问;TikTok仍将是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不会被任何政府操纵;将保持透明,并允许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监督”。

周受资称,在最近几周与委员会的一些成员会面后,他听到的担忧主要分为四类:未成年人安全、数据隐私安全、在线活动对现实世界的危害以及外国进行内容操纵的风险。对此他逐一进行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24日的记者会上回应称,美国政府迄今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却一再对有关企业做有罪推定和无理打压。美方应当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无理打压别国企业,为各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此前有外媒报道,美方将要求TikTok强制出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23日表示,出售或者剥离TikTok涉及技术出口问题,必须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履行行政许可程序,中国政府将依法作出决定。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前八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美联储时隔4年重启降息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4-09-22
央行连续就长债收益率发声,日元跌至34年来新低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4-04-27
杭州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购,美众议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4-03-16
央行超预期“降息”,提振A股组合拳出台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8-19
4月经济恢复速度放缓,人民币破七央行喊话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5-20
同步加息步入尾声 全球经济奏响“分化”新序曲
上海证券报 2023-05-10
世卫宣布新冠紧急状态终结,美国银行再爆雷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5-06
政治局会议判断经济好转,稳就业稳外贸组合拳接连推出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4-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