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兼)王合生分享了海淀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他指出,海淀区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同时,王合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海淀区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五子联动”推进海淀经济高速发展
“五子”联动的“五子”是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王合生介绍,第一“子”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的经济特点是创新型经济,信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2%,科研服务业占12.4%,高技术制造业占6%。数据显示,海淀区3358家规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收入共计3.8万亿,增长7.5%。
第二“子”是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两区”是指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区建设。海淀区服务业比重占经济总量的92%,“两区”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发展。同时,海淀区还是中关村先行先试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第三“子”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淀区数字经济占GDP的65.9%,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产业化部分)占53%。数字经济发展对海淀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成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要力量。
第四“子”是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创造投资和消费新需求。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在促进商品消费的同时,海淀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使总消费得到了快速增长。另外,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大投资。
第五“子”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会在更大的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实现减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王合生介绍,过去5年海淀区减少建设用地9平方公里,同时实行建筑规模的增减挂钩,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在海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生动实践。”王合生说。
科技创新主要得益于人才优势
海淀区是教育强区。一组数据显示,海淀区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37所,有44万在校大学生,这些高校每年为海淀区提供大量人才。海淀区也是科技强区,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96家,有国家实验室,106家国全国重点实验室,还有1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10%以上,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74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3400亿元,创新主体多元,创新活力强。
各类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大动能。王合生说:“海淀区科技创新主要得益于人才。国际国内的很多企业和机构愿意在海淀区设立创新主体,是因为他们可以随时招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同时,创新主体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培养人才,人才创新创业的机会多。”
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王合生表示,在新的一年,海淀区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努力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教育方面,将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使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科技创新方面,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功能定位,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平台作用,支持他们聚焦前沿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和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进行通用底层技术布局,以底层关键技术突破来带动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公司。
此外,海淀区还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境外主体和创新人才到海淀区工作,推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人才方面,将聚焦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薪火共燃”计划,培养更多的企业家。通过举办中关村论坛,聚集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团队。
“总体来说,今年海淀区将充分发挥海淀教育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优势,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始终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前头,走在中关村先行先试最前头,走在首都高质量发展最前头。”王合生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熊颖琪
校对/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