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5%左右。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各大机构已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他们的最新预期值基本都在5.4-5.7%的区间。有网友提出疑问,设定5%的目标是不是太保守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是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后设定的一个比较务实的目标,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非对经济增长的要求降低,而是更强调高质量发展。
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普遍高于5.5%
今年年初,汇丰曾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达5%,不过,上个月汇丰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表示,目前看来,中国经济正从疫情影响中复苏,步伐较之前预期更快。因此,汇丰将对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上调至5.6%的水平。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近期也表示,居民消费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预测从去年的0.5%的实际增长加速到今年的8.5%。同时,高盛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由去年的4.5%上调至5.5%。
摩根大通近日也上调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期1个百分点至5.6%左右。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消费复苏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也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7%,这一预测比去年11月提高了0.7个百分点。
5%的目标并非对经济悲观
体现“稳中求进”总基调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致,经济增长目标和宏观政策基调均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在3月7日的瑞银两会专题媒体电话会上,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此前一日,瑞银也刚刚上调对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23年中国GDP将增长5.4%,高于此前估计的4.9%。
汪涛认为,尽管部分机构此前有更高的预期,但考虑到海外经济下行导致出口压力加大,国内也存在疫情后续问题和房地产调控要企稳等因素,5%左右的增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政府也强调要把稳定和重振消费作为最重要的任务。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较为稳健,是在内外需分化、没有合力的环境下,且我国具备向好趋势和增速领先双重优势下,较为合适的选择。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指出,今年GDP目标增速较去年5.5%左右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过去的疫情扰动使得稳增长压力增加,目标下调也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考虑到去年基数较低,5%目标增速大概率能够实现,预计今年GDP增速或在5%-5.5%之间。“但是增长目标下调并非意味着发展要求降低,而是更加强调‘高质量’。”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指出,经济目标的微调,并不意味当局对经济悲观,而是体现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的底线思维,“增长”和“稳定”两大关键词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过往、或透露更强的经济增长诉求,在压制2022年经济的主要逻辑已逐步消退下,经济也具备实现较高增长水平的基础。
东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康表示,根据测算,5.0%的增速目标意味着,疫情前的缺口不需要填补,今年很难回到疫情前的趋势增长水平。无论从5%的数字来看,还是从其背后对应的宏观情景来看,政策目标的设定都是比较保守的,目标的保守也指向了政策力度的稳健适度,财政货币均不会强刺激。
“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增速的实际情况总会与目标有一定差异。”陈康认为,今年正处开局之年,实际增速必然不能低于目标增速,5%的目标值意味着实际值至少需要落到5.0%-5.5%区间,甚至更高的增速水平也并非不可能。
扩大内需是抓手
消费很重要
2023年的实际经济增速如果想要达到5%以上,抓手在哪里?专家普遍认为,扩大内需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今年的八项工作重点,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位居首位。赵伟指出,着力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首要抓手,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其中场景是恢复的关键、目前已加快恢复,带动受场景抑制较强的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消费修复;稳定大宗消费或指向汽车、家居等消费,商务部、工信部等均有相关表态,具体举措仍有待观察。消费中期增长关键在于收入,企业消费和经济活动修复或带动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改善。
海通宏观研究团队表示,今年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在消费领域,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四大金刚”,这四大类占社零总额1/4左右,所以稳定大宗消费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该团队认为,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或是今年促汽车消费的方向。此外,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
汪涛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全国性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或者全国性的收入补贴。她估计之后可能有一些地方政府会出台鼓励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的措施。此外,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也可以帮助提振消费。
陈康认为,相较出口、地产和基建,消费和制造业最有可能成为今年拉动经济“额外”增长的抓手。
货币政策将保持平稳
预计今年降准降息频率有所降低
对于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做好基层“三保”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招商证券宏观研报指出,报告有关宏观政策五个方面的表述基本上沿用了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部分,暂未提及新的政策计划;而货币政策部分,相比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和去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没有出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
财通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财政力度加码的空间不算很大,但政策性工具的继续发力仍能够支撑基建投资的较高增长。货币政策总量效应的空间被框定,意味着更多地注重结构功能的发挥。不排除会有其它领域新工具的设立,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宽松措施虽仍可能出台,但使用频率相比此前或将有所降低。
安信证券固收团队表示,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均有提升,体现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总量宽松空间可能有限,全面降息的概率不高,但不能排除年内降准和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结构性工具仍是主要依赖。
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货币政策今年的基调是稳健,但相对来说还是积极的,还是会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信贷增长也会保持较快增长,不会出现政策利率的下调。她预计,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可能略有下调,受此引导,LPR可能会下调10个基点,给降低房贷利率提供一定空间;今年的信贷增速会在10%左右,比去年的9.5%要高;可能有一次幅度为50个基点的降准;此外,央行也会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提供流动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