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日(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北京城市更新包括居住类、产业类、设施类、公共空间类和区域综合性5大更新类型、12项更新内容,提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9个基本要求。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今年,北京将力争完成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换租)2000户、修缮1200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提升百姓居住环境,打造出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
《条例》为在减量发展形势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破解现实难题提供了顶层设计。“以绿色、智慧、健康、安全、韧性等新理念引领的城市更新将贯穿整个北京城市更新的全过程。”据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提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9个基本要求,强调科技驱动,突出高质量发展,“要牢记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要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城市风貌,留住乡愁记忆。”
《条例》提出了要充分保障物业权利人在城市更新实施全过程的合法权益,在实施更新前,物业权利人可以向各级政府部门提出更新需求和建议;在实施更新过程中,物业权利人享有对项目进行表决、知情、监督、建议的权利;在完成更新后,享受合法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同时,物业权利人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意愿调查、参加协商活动、提供相关资料、配合施工实施以及承担相关费用。
《条例》响应了市民群众意见征集过程中提出“加大公众参与”的要求,明确要完善物业权利人依法参与城市更新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民主决策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协商共治机制。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通过社区议事厅等多种方式,搭建起协商平台,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多与群众商量着办。
《条例》以改革精神破解堵点难题,推动城市规建管深刻转型。城市更新是对存量资源的提质增效,不同于新建开发,要根据更新的需要和特点重塑规建管各项政策保障。《条例》从土地、规划、资金、审批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推动城市建设方式转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让城市更新成为投资领域新蓝海。具体来说,在规划、土地方面,条例提出了建筑规模激励、用途转换和兼容使用、国有建设用地配置方式、土地过渡期、土地续期与弹性年期等规定。在资金保障方面,鼓励通过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发行地方债券、企业债券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集城市更新资金。在审批机制方面,通过方案联合审查、手续并联办理、提前开展招投标等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北京市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不断提升百姓居住环境,打造出更多高品质活力空间。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将着力聚焦重点街区单元,谋划一批片区综合性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换租)2000户、修缮1200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支持配合中央和国家机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老楼加装电梯力争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启动危旧楼改建和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等。
据介绍,为加快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市住建委将着力推进两方面工作。首先,将抓紧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文件,逐步健全本市“1+N+X”城市更新制度体系。其次,将加强项目调度,加快项目推动实施。开展城市更新信息系统搭建工作,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多方式筹集城市更新资金,为城市更新项目推进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现场
京张遗址公园一期6月底正式运营
北京第一个铁路遗址改造的公园——京张遗址公园一期,将于今年6月底正式运营。二期工程争取于今年年底报发改委审批,明年开工建设。
昨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现场看到,已经有不少居民推着婴儿车在这里遛弯儿。今年年初,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一期C区刚刚开放试运行。“公园给附近的科研区和教学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共环境。”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璐介绍。
漫步在京张遗址公园一期里,铁路相关元素随处可见:地面上,铁轨纵横交错延伸向远方,与13号线相邻的铁轨处,停靠着两节老车厢,一个是机车,一个是餐车,餐车顶上有排烟口,以前可以提供餐食。不仅如此,公园还利用沿线旧铁轨、道岔、机车等,设置火车声响互动装置、火车转盘景观。目前,公园里最受年轻人青睐的打卡点是“清华园站”的老站台和一节“东方红2号”的绿皮车头。张璐介绍,“东方红2号”目前在全国仅存5辆。
张璐介绍,京张遗址公园一期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开放共享、凸显科创、集约利用、绿色生态”五大特点。公园全长9公里,南起北京北站,北至北五环,纵贯海淀,今年初试运行的一期C区长约1公里,面积约11.8公顷。目前,A区和B区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竣工开放,届时整个京张遗址公园一期将实现正式运营。
北青报记者在园区看到,这里不仅绿地围绕,还新建了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张璐介绍,园区新增11.8公顷绿地,新建联通东西的道路,形成贯通全线的跑步道、漫步道、自行车道“三道一绿”慢行空间,打造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新建一座标准足球场、一座五人制足球场、两座篮球场、多个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蹦床、攀爬网等儿童活动设施,打造可看、可用、可玩的城市公园。
漫步公园,随处可见的科技元素凸显了海淀科创特色。“移动盒子”的外观看上去好像一节集装箱货柜,停靠在铁轨之上,充电后可以在园区的轨道上来回移动,不同的车厢还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间,“遗址公园里减少了实体的建筑数量,而是用这种‘移动盒子’替代,它承载了很多公园的服务功能,包括餐饮的售卖、娱乐休闲甚至医疗救护等。”张璐介绍。
目前,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工作,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正在开展南部沿线街道控规编制工作。未来它不仅将重塑海淀区城市骨架,还将以绿色公共空间建设带动区域城市更新,推进周边地区城市功能弥合,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打造共治共享的典范。
对话
今年5月亮马河实现18公里滨水绿道贯通
对话人:朝阳区水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马海涛
北青报:亮马河治理的理念是什么?
马海涛: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治理实施于2019年启动,整个项目全名是亮马河四环以上段景观廊道建设工程,起点为香河园路,终点至东四环北路。在做滨水空间治理的时候,综合统筹了建筑物、水源和水域空间,最终形成了建筑物、绿地、水面无缝衔接,三线融合的一个整体设计。对于整个北京市滨水空间的治理是一个比较有开创性的试点。
朝阳区以亮马河治理为典型代表,从城市片区视角着眼,以水岸治理为牵引,围绕城市更新的核心,以为民服务为根本,先后开展“水岸整治、交通疏堵、夜景亮化、腾笼换鸟、商家换市”等城市更新组合拳,以“蓝色发展”催化“绿色发展”,促进“两山”转化。
北青报:目前治理进行到哪个阶段了?预计何时完成?
马海涛:自2019年启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以来,先后经历了滨河空间治理、旅游通航和通航延伸三个阶段治理。项目于2020年8月全面对外开放,2021年7月底实现了从三环路至朝阳湖2公里旅游通航。2022年9月实现了从三环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今年,我们正在实施亮马河东三环桥下滨水绿道贯通,打通慢行路最后一个断点,预计今年5月通行,将全面实现亮马河“1河2湖”18公里滨水绿道“横向串联,纵向通达”。
北青报:治理成效主要有哪些?
马海涛:建成后的亮马河滨水空间,一方面通过环境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文化、娱乐、休闲场所,打造了优美安全的“亲水、近水、乐水”开放水岸,提升了周边入驻机构和沿岸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维共赢,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形成“三里屯商圈”、“燕莎商圈”、“蓝港商圈”串联发展。
北青报:亮马河治理过程中有哪些亮点?
马海涛:亮马河是朝阳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朝阳区启动亮马河四环以上段景观廊道建设工程,治理过程中我们创新性实施以“政企共建”为核心的“六共”模式,即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共管、共赢,充分调动沿线企业积极性,将“疏整促”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实施,充分整合“水、城、景、文、游”五个系统,采取综合治理方式,使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亲水朝阳”建设的典范。此外,通过前期空间腾退和后期治理,亮马河两岸沿线公共空间被重新整合为一条拥有特色多元的滨水慢行系统、丰富多样的驳岸形式以及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5.5公里长的蓝绿风景廊。
其他亮点
北人厂利用工业遗存发展“文化科技+”
暗红色的砖墙,灰色的不锈钢屋顶……早上8:30,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里,已有不少市民在办理业务。整个大厅分上下两层,高高的钢结构立柱、穿插的横梁、白色的屋顶等元素,不经意间向人们透露出这里的前身是一座老厂房。
位于通州老城核心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前身是北京锻压机床厂,拥有光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见证了通州70年来的发展变迁,具有重要的工业遗存传承和改造利用价值。2017年6月,“北人”实施战略重组,停产腾退,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2021年 3 月北投集团与北人集团签订整体租赁合同后开始对该宗工业用地盘活并实施改造建设,改造后建设成政务服务、市民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其中,副中心政务大厅于2021年9月开厅运营。
整个项目通过对“北人”厂老旧厂房改造提升的方式落实副中心政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也因此成为通州区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项目整合文化科技产业资源,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发展“文化科技 +”和配套服务,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加便利丰富的创意生活,实现了对存量产业用地高效利用。同时还带动了副中心老城区规划建设,并推动了南大街及其周边地区的更新发展,促进区域功能优化,从空间品质、景观风貌、城市活力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实现整体提升。
中坤广场老旧楼宇转型现代化办公区
位于大钟寺地区的中坤广场,经历了更新改造后,迎来了“抖音”等企业的入驻,从一处破旧的建筑成功转型为办公及商业融合的典范,也成为海淀区探索利用老旧楼宇转型升级,服务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功能面貌提升的代表。
昨天上午,在抖音集团北京大钟寺广场工区大楼前,绿色的围挡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这里正在兴建的是一个地铁一体化下沉广场,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左右交付,未来将与地铁12号线、13号线换乘通道相连,实现轨道交通无缝接驳。
整个中坤广场于2020年启动改造。改造前,由于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债务纠纷等问题,这里存在建设不到位,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而且建筑整体的外立面破败,内部空置率达到70%。经过改造,原有的建筑升级为办公空间,可以满足一万余人的办公需求。
据大钟寺广场改造设计负责人张宇飞介绍,得益于业主方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一体化下沉广场从规划、建筑、景观、公共艺术等各方面,处处与相邻的轨道交通设计相融合,实现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融合、便捷换乘。一体化下沉广场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人员负荷,避免大客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不仅如此,通过对原有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并在周边新建商业配套设施等,这里未来还将打造成为城市立体公共艺术活动空间,向周边居民提供科技体验和生活便利。
望京小街依托城市更新打造活力街区
提起“望京小街”,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在两年前,它还仅仅只是一条籍籍无名甚至杂乱不堪的背街小巷。这条全长380米的街道上曾经分布着近千个持有产权的零散商户,分布着1100余家涉外企业,面临巨大的城市管理压力:设施陈旧老化,广告牌匾设置凌乱,公共休憩交往空间缺乏;原产权单位缺乏品牌业态规划,区域国际时尚活力不足。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街区环境品质、提升国际化服务功能,2019年底开始,街道最终明确要打造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和街区改造典范、特色商业和文化街建设典范、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典范、城市精细化管理典范、智慧交通典范“五个典范”的街区更新目标。
传统街区更新改造方法,无论怎么改,都解决不了车辆无序停放、空间拥堵、通过性差、体验性差等问题,于是望京小街打破常规,提出赋予小街步行街的功能。同时,在投入方式上创新,从政府主导向政企协同转变,形成了“政府引领资金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共建”的城市更新路径。第三,在品质提升上创新,从业态更新向综合赋能转变。第四,在痛点治理上创新,建成“小街之芯”指挥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时掌握人流、车流、能耗、消费指数、垃圾分类等数据,开展引导调控。第五,在长效运维上创新,从反复整治向常态施治转变,形成了街区经营收益反哺街区运营的自平衡运营模式。
2020年8月8日开街至今,望京小街逐步发展成为北京时尚消费、文化交流、商务休闲的新高地,24小时活力社区。
《北京青年报》2023年2月28日相关报道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魏彤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