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随着丰台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震旦鸦雀、金线侧褶蛙、野大豆等近百余种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陆续重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不断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不断上演。
2022年,丰台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两山”理念,贯彻落实市、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三生融合”为目标,以“六清”理念为导向,以“绿城九法”为路径,立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的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打造蓝脉绿网,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做实生态保护的“分母”,“生态绿”的自然本色更加鲜明。11月19日获得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成为北京市首个成功创建“两山”基地的非生态涵养区,实现生态进城。
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丰台区生态环境质量EI指数稳中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在丰台,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场景越来越多。
根据丰台区对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初步调查,在丰台,凤头蜂鹰、红隼、震旦鸦雀等近150种鸟类翱翔在丰台天空,金线侧褶蛙等110余种野生动物在丰台安家,清洁河流指示物种宽鳍鱲、马口鱼陆续重现,野大豆等野生植物茂盛葳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不断丰富,区域蓝绿交织格局初步显现。
环境福祉更多惠及群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丰台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打造出矿山生态修复带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园博园“败景”变风景拉动区域快速绿色崛起、酸枣变“金”枣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红+绿”特色旅游用活卢沟桥金字招牌、槐房再生水厂为市政灰色基础设施提供绿色发展样板、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构建首都南部生态绿肺和打造园林式全球新兴金融商务区等一批“两山”转化典型案例,实现“生态进城”。
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群众成为“环保监督员”“生态卫士”,生态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逐步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积极建立完善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连续9年举办“线上+线下”六五生态环境文化周、低碳日等生态文化活动。
持续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区生态环境局双微平台开设“神奇生物在丰台”专栏,累计推送189期,阅读量达300万余人次。
开展“让候鸟在丰台歇歇脚”活动,在观鸟、拍鸟点设置提示牌,并邀请鸟类专家学者到丰台开展相关爱鸟护鸟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渐深入人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