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记者探访广州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
南方日报 2023-01-22 09:36

“老吴也出院了。”

医生们口中的老吴,是除夕前一天,经过五日治疗的78岁广州老人,在感染新冠发病近一个月后,他终于出院了。

对比两公里外广州西湖路的热闹气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下称“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的除夕夜一如往常,3名医生、5名护士与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内仅剩的8名病人将在这里过年。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1月18日通报,全市新冠病毒人群感染率超过85%,疫情已进入流行尾期。但这个春节,留守的医护人员仍然忙碌。不过,随着康复者越来越多,逐步清晰的康复路线图给了人们以更大的确定性。

医护们坚信能闯过难关,守到最后一个新冠患者出院。

坚守中的EICU

过节也不能有丝毫松懈

连轴转的时刻过去了。

1月21日,除夕,孙逸仙纪念医院EICU内,仅剩下8名新冠患者在接受治疗。病人减少了,但医护们仍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个春节,医护们仍和平常一样:并肩作战,三班倒。除夕夜病房里,并未有特别的节日仪式感,监护仪时不时发出报警,医护人员如常奔走查验病人情况,现场平稳而安静。

病房内,简单的年夜饭后,急诊科住院总医生吴孟春开始了她这晚的工作,她需要在晚上8时前完成急诊留观病人的情况了解。来自韶关的周先生入院已有10余天,此前他因发热20余天转院至此,经过强效抗感染治疗,如今肺部病情已然好转不少。这个春节,周先生要在医院里度过了。

眼下,医院急诊已然复常,除发热外,还需要应对各类急诊救助,倘若病人有紧急情况,3名值班医生需要去现场处理。今晚,有一位老人家腹股沟疝气辗转多家医院后前来求医,急诊科医生刘思齐和同事赶忙处理,一个多小时后,成功将滑出的疝囊回落腹腔,老人疼痛即刻缓解。

承压一个多月后,这个忙碌的科室终于能够缓口气了。一墙之隔的发热门诊,也已连续多日仅有零星患者。

医护谈“直面高峰”

最难的还是“人越打越少”

不同于现在的新冠患者减少,一个月前,情况大为不同。当时,全国多地的医院都出现了医护、床位、药物、医疗设备短缺的情况。

广州发热门诊就诊量则持续走高,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对这种增加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据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杨正飞回忆,当时医院急诊科的病人自2022年12月7日前后开始激增,“每天增加40人左右,12月18日那天有近700个病人。”

在EICU区护士长刘婉弟的印象里,12月20日前后是最吃紧的时候。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11年,她很少见过如此高的床位使用需求,一张床位约有五六个病人排队,患者多的时候,走廊都被挤满。

面对持续高强度的硬战,急诊科最难的还是“人越打越少”。杨正飞告诉记者,平日里排4个班次,随着医生不断感染,不得已先减成三个,再到两个,“恨不得把一个人拆成三个用”。

越来越多的病人前来,医院的坚持却从未改变。杨正飞指着过道上如今已空着的加床告诉记者,自始至终,急诊科都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应收尽收,只要能收进来,哪怕没有床位,也起码能拿出氧气瓶让病人坐着吸氧,保证治疗可以继续;另一个是应上尽上,立刻调集其他科室医生支援,大家一起顶上去扛过去。

目前,情况开始好转。刘婉弟说,元旦前后,同事们身体康复,医疗资源逐渐充足,就诊人数也有所减少。

“就像坐了一趟过山车,幸好快回到起点了。”回忆起两个月以来的种种,南方医院白云分院(下称“白云分院”)急诊科主任钟敏感慨道。

钟敏的感受,并非一人。实际上,自2022年11月14日至12月17日,白云分院曾作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但在12月19日后,该院又迅速恢复门、急诊正常诊疗服务。自始至终,这里的医护都直面新冠,而随着感染高峰逐步来临,也曾让院内不堪重负。

“高峰期每天要看300多人。”钟敏说,自12月19日急诊开放后,医护们才意识到正在“直面高峰”。

“门诊重新开启的那几天是我们比较困难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不仅阳性的病人多,医护人员也不断出现感染。”重症区护士长梁丽告诉记者。最困难时,白云分院内急诊能够出诊的医生仅剩9人,院长张永都到门诊坐诊。

急诊科的工作不单是门诊,还包括救护车出车和抢救工作。救护车闪烁着蓝色的警报灯不停往返,出车次数最多的时候一天高达20次,回来刚放下病人就立刻再出发。

12月中旬,白云分院ICU病房内开设的床位最多时15张,现在疫情状况趋向平稳,重症病房内每天依然有12到13人,人数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的是,此前院内多是由新冠引发重症的患者,如今则是治疗不同疾病的重症患者。

12月19日开放门诊后,医护人员不需要每隔五六小时换一次防护服,心理上宛如褪去了沉重的负担,对新冠病毒的紧张感得到缓解。

互联网医院发挥作用

成为线下发热门诊重要补充

有人说,后面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吗,医护们怎么看?

“有了此次的经验,不管后面如何,都没那么害怕了。”杨正飞说,这次应对发热高峰,如何快速协调人手、开辟病区、调度物资,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中山六院,互联网医院成为该院此次应对疫情高峰的重要战场。点点屏幕,即可进行线上问诊,远程咨询就能完成远程送药。

据该院互联网医院负责人俞臻介绍,在12月高峰期中,该院通过互联网医院每天问诊超过80次,帮助患者在线上即解决问诊需求。

“我们想要向所有患者传递一个信息,不论何时,起码在线上还有医生在,还有专家能为你看病,这是给患者一个信心。”俞臻向记者强调,互联网医院也开放专家号,只要上传病历、检验报告等资料,即可获得和线下相同的专家问诊服务。

实际上,此轮疫情中,互联网医院已然成为线下发热门诊和急诊的重要补充。据统计,2022年12月12日至31日,广东省互联网医院共服务124.68万人次,日均服务6.24万人次。如果按一家医院1天1万人次的门急诊量来计算,全省相当于新增设了6家大中型医院,缓解了全省医院门诊压力,降低就医交叉感染风险。

当下,不少患者已习惯了线上问诊这种便利的方式。俞臻告诉记者,不仅是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能够熟练操作这些系统,长期跟着固定医生的老年患者,也逐渐在医护的引导下能够适应这种就医方式。据了解,广东不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在春节期间正常开诊,药品配送也正常运转。

春节期间,多个医院反映,新冠患者数量降了下来。

“三年没回去过年了,今年初二坐飞机回四川老家。”提起春节的安排,梁丽很是愉悦,这个春节,白云分院的重症病房每天安排7名医护值班,2名医生、5名护士,他们会通过轮班的方式继续守护患者,但医护们也终于可以在这个春节与家人团聚了。

午间,白云分院新生儿科的护士利用休息间隙在病房外挂起春联“紫气东来日日新,吉星高照年年好”,这是新生儿科主任阳勇所书,横批四字“春回大地”。

新春已至,新生儿呱呱坠地,蓬勃生长。

文/徐勉 张晋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 | 急诊室的除夕夜
新华社 2023-01-23
陪伴就是一种坚守:一线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23
各地医护人员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新华社 2023-01-06
为生命承重 医护人员坚守ICU病房
央视网 2023-01-05
实地探访医院急诊大厅:坚守医者初“心” 全力守护生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01
上海120出车近一周环比上升33.5% 急诊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应对“大考”
解放日报 2022-12-27
记者实地探访宣武、天坛两大三甲医院发现:两院发热门诊接诊量呈下降趋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4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病人量处于高峰值 医护人员小跑巡检、送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