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控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址建设迎来新进展。1月5日上午,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主体结构宣布开工。总建筑面积增加2.5倍,实验室面积翻番,新址建成后将解决市疾控中心现址面积不足、分散办公的瓶颈,四大核心能力全面升级。针对新冠疫情的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及时了解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指导疫情防控,为北京市和城市副中心提供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高质量卫生健康保障服务。
实验室用房面积翻番
市疾控中心新址位于宋庄镇双埠头工业园区,建筑总面积12.45万平方米。与原址相比,整体建筑面积增加了2.5倍,实验用房面积从2.4万平方米增加为4.6万平方米,将近翻了一番。新址建成后实验室检测能力将从现有的1100项增加到1800项,微生物、理化检测量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于建平介绍,新址将整合资源,提高实验楼面积的综合利用率,建设技术一流的科学型、节约型实验室楼。新址实验室能够集中技术人员和设备的优势开展更多专业职能,开展更高、更强的科研工作,发挥全国多个专业领域带头作用。
建设疾病防控基础设施群
新址还将建成独立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应对中心、健康教育体验中心、菌毒种保藏中心以及融合科研教学的全球健康中心。打造包括综合业务楼、全球健康楼、卫生应急楼、理化检测楼、微生物检测楼等9栋主体建筑在内的疾病防控基础设施群。从健康知识普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健康信息整合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全方位提升北京市疾控中心各项业务能力。
“新址新增6000平方米健康科普教育馆,面向市民开放。”于建平说。健康科普教育馆每日可接待参观体验人员2000人,展示疾病预防控制历史、科普公共卫生健康知识,面向在校学生为重点的全人群开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还可为卫生行业人员提供专业宣教和培训。
新建应急中心,平时作为中心流调队员、检测队员、应急队员的演练培训和轮训基地,战时可转化为应急协调指挥部。7000平方米人防工程也将为城市安全增添一份保障。此外,新址还要扩大全球健康中心的面积,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和交流。“我们要在国际公共卫生治理方面,多多发出北京的声音。”于建平说。
转变业务内容由单一到复合
新址启用后,科研能力将大幅提升,承担地区重大科研课题和国家行业重大科研课题。“新址建成后,将为实验室能力提升、业务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也将为人员和设备仪器提供更大的容纳空间。”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张代涛说。市疾控中心现在中心城区分布有四个院址,面积不足、办公分散。新址建成后,实验室检测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的能力,以及健康宣传教育等四大核心能力将全面提升。
随着市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和工作职能的不断转变,环境卫生所业务内容与工作重心正随之改变,由过去单一的环境危害因素监测向危害因素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研究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转变。
针对新冠疫情,该中心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能力均将进一步提升,为全市新冠疫情病原学监测提供优质平台,可以及时了解新冠病毒变异株情况,指导疫情防控。
据悉,为推进项目开工,副中心工程办还依托“一会三函”项目优势,协调市区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协助项目取得施工登记意见函,保障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开工。同时,协调区供水、供电部门和属地政府,一一解决临水临电、电力迁改、管线改移、征收拆迁等难点问题,为项目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新址规划工期939天,计划2025年7月完工,届时北京市疾控中心将迁至城市副中心。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