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麦克唐纳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戏剧编导出身的他曾在采访中坦言,他觉得莎士比亚有些无趣;转战电影后,他只拍自己的剧本,公开反对罗伯特·麦基,讨厌因为作品中的强情节、黑色幽默和暴力、死亡等元素,被拿来和昆汀·塔伦蒂诺做比较。
如果你是从《三块广告牌》开始认识并喜欢上麦克唐纳的,他之前的两部电影长片《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和短片《六发子弹的手枪》都不会让你失望。如果你早就熟知他,那么其新作《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会让你看到一些似曾相识又异于以往的东西。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海报上是两个男人的背影,并肩又保持着距离,帕德里克转头望向科尔姆,科尔姆直视前方的海面,两人之间有一行小字:昨天都还好好的(Everything Was Fine Yesterday),一语道出帕德里克最大的困惑,因为一夜之间,他最好的朋友科尔姆决定与他绝交。
“我只是想写一个关于两个男人分道扬镳的悲伤故事”,麦克唐纳这样解释故事的灵感。作为麦克唐纳的电影,这个故事内核乍一看有点儿简陋,情绪上似乎也缺少以往的暴烈起伏。两位男主角的扮演者上次合作,身份还是《杀手没有假期》中的两名杀手。子弹、鲜血、死亡,目不暇接的情节陡转,前方高能的命运戏法……这都非常麦克唐纳。此后的《七个神经病》和《三块广告牌》也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充满你死我活的冲突。
而当进入《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爱尔兰裔的麦克唐纳虚构了一座爱尔兰西部的的岛屿——伊尼舍林,这里天高海阔,悬崖耸峙,像一个清冷偏远的世外桃源,人们的生活场景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一个时代背景,故事也可以顺利展开,就像一则寓言,不疾不徐。但麦克唐纳偏偏给这样一个故事安排了具体的时间坐标——1923年。再次宣告,他的剧本里从来就没有“简单”二字。
1922年6月到1923年5月,是爱尔兰内战时期,这是一场英爱条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冲突,而双方的领导者们在爱尔兰独立战争中曾经是并肩作战的密友。内战的伤亡远大于之前的独立战争,并且在爱尔兰社会留下了深刻裂痕。
科尔姆与帕德里克的故事就设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岸的大陆时不时传来隆隆的炮火声,昔日的战友如今自相残杀。“世外桃源”的小岛上,两个男人的决裂与之遥相呼应。他们的结局会是什么?两者既是互文,也在彼此嘲讽。
让帕德里克耿耿于怀的,是科尔姆为什么如此决绝地拉黑了他,每天下午两点雷打不动酒馆小酌的约定,为什么突然就不香了。这时,更多麦克唐纳的符号逐渐浮现。
偏执
没有偏执,成就不了马丁·麦克唐纳的故事。
《杀手没有假期》中,三个杀手都偏执于自己的人生信条,由此推动人物关系的转换和情节的演进,甚至带来观众对角色认知的颠覆。《七个神经病》中,比利偏执于给编剧好友贡献最邪性的杀手传奇,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去塑造故事;黑帮老大为寻爱犬差点送命;另一位故事提供者因为编剧违背诺言,忘记在片中加入自己的寻人信息,在影片结尾暗埋杀机。《三块广告牌》更是无需多言,要不是女主角米尔德雷德的偏执,后面的一切风波都不会发生,而没有那些悲剧,她女儿的命案也就找不到突破的线索。
与之相似,《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当中,两个男人的偏执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帕德里克无法接受好友突然下线,他一方面执着于寻找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希望重拾友谊。而科尔姆退出的理由很简单,他想把余生用来做他认为值得的事情,比如搞搞音乐,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和无聊的朋友闲扯。
两人都偏执于自己的念头,无法通融。于是事态逐渐升级,为了表明割裂的决心,科尔姆自断手指。是的,这部电影没有手枪,要是再不见血,那就不是麦克唐纳了。
愤怒
《三块广告牌》中,前夫小女友的一句话,意外地让米尔德雷德感到受用——“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这句话也是《杀手没有假期》和《七个神经病》的情节助推器,同样适用于《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与麦克唐纳之前的三部电影相比,《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讲了一个相对比较小的故事,怎么讲好两个男人友谊的破裂,麦克唐纳拿手的剧情编织又上了一个新高度,其中穿针引线的,是愤怒的不断升级。
这又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帕德里克的愤怒表现在不断地追问和倒贴,科尔姆不胜其烦,却又忍不住在帕德里克被警察殴打时出手相救。这引起了帕德里克的误会,以为好友回心转意。直到科尔姆自断手指进行警告和威胁,表达着他血淋淋的愤怒。收到第一根手指之后,帕德里克惊恐之余还心存侥幸。直到科尔姆把左手其余四指全部切下,他的愤怒也达到顶点,但这时的帕德里克已经无暇顾及,因为他的妹妹决定离开这个沉闷又荒诞的岛屿,他的孤独即将达到峰值。彻底压倒帕德里克的是一头驴——他视为伙伴的珍妮,因误食科尔姆的断指而死去。帕德里克终于黑化,放火烧了昔日好友的房子,剧情走上巅峰。
善的幻灭与重生
没要了主角的命,也是《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与麦克唐纳前三部电影的区别。
爱尔兰神话中,女妖被认为是死亡和厄运的预兆。在片中,《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是科尔姆谱写的小提琴曲名,而影片又将女妖占卜生死的神通赋予了麦考密克太太。她预见了即将到来的两次死亡,最后竟然是小驴和多米尼克。在这个阴郁诡异的小岛上,小驴就是帕德里克的宠物,而多米尼克也是人畜无害的那一个。
死亡的常规性发生,体现了麦克唐纳电影残忍和命运无常的一面,而且死掉的往往不是“坏人”,他的每部电影都是如此,黑色基调或黑色幽默之中,总不乏人性善的闪光,却在你沉浸于此的时候摧毁它。等你内心乾坤颠倒,它又会提醒你,你之前的坚持是对的,美好是存在的,只是可能没有那么多。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中,小驴和多米尼克都是善的化身,是岛上美好的一部分,却都死于非命。当复仇的怒火在帕德里克胸中燃起,他的善似乎也随之化为灰烬,因为他真的将科尔姆的家付之一炬。可他又为什么救走了科尔姆的狗?
影片最后的转折,阳光重新照耀小岛,远处的大陆也重归平静,战火远去,科尔姆和帕德里克在海边重逢。科尔姆替爱犬答谢不杀之恩,帕德里克的一句Any time好像是以前那个“憨憨”又回来了,但两个昔日老友还能回到从前吗?一如既往的麦克唐纳式开放结尾,留有余地,又不太多。至少,战争是肯定会留下伤痕的。
马丁·麦克唐纳的电影中,信仰是信不过的,英雄是可以反派的,反派也是可以成为英雄的,你面前正在坍塌的可能正是他想要建立的,这些或许就是他的寓言所独有的话语体系,也是他的电影的迷人之处。你甚至一时信不过自己的眼睛耳朵,但你可以相信麦克唐纳绝不会给你一个无聊的故事。
文|梁坤 编辑|陈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