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近日出席新浪财经的金麒麟论坛,回顾了疫情这三年的电影之路,其间数次哽咽,盼望“疫情过去了,让我们重新开始我们新的生活。”
于冬以“坚持”和“创作”分享了《中国医生》和《长津湖》的故事,他讲述说拍摄《中国医生》的时候,剧组在解封当天就进入了武汉,“我们拍这个电影也得到了湖北省各方面的支持,武汉交警为我们重演了当时静默时期的武汉江城的那一瞬间,封桥封路为我们拍电影保驾护航。我们拍摄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争分夺秒,因为我们知道这是背后很多交警在拦住车、拦住路口。所以,我们只有20分钟的时间在拍武汉大桥的时候,这20分钟无比宝贵。感谢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那一段温暖,也给予了我们在困难当中面对困难的这份勇气跟力量。”
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历史的《长津湖》更是一波三折,于冬说:“这部电影筹备了五年之多,真正开始准备要拍是在2019年,博纳影业接到这个任务。我们之前已经经过了9个月的筹备,在2020年的2月9号即将开机,这个时候大年初一,全国电影院停映,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我们被迫停拍。前面的努力全部泡汤了,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对博纳影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面对打击,于冬他们并没有放弃,又用了8个月的时间调整剧本,筹备、打磨,“我们等下一个冬天到来。因为这是一个冰天雪地背景下的一个英雄故事,所以必须在冬天完成,所以一直等到了2020年的11月。”
这个时候全国电影院还在艰难地恢复期,50%的限流,上座受影响,电影院能不能够如期放映,于冬坦承自己都不知道。最终《长津湖》取得了影史票房冠军,“是在疫情下取得的这样一个成绩,来之不易,值得铭记。我们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能力,这就是可爱的中国电影。”
作为“资深电影人”,于冬显然见多了风风雨雨,他回忆说自己刚刚创业的时候,就经历了电影产业的低谷,“90年代的时候,全国的电影院关停并转,全国的电影制片厂都处于亏损状态,国产影片的票房是史上最低谷,电影院门可罗雀,很多电影院,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时候很多电影院改股票大厅、改迪厅,县城一级的电影院改那种二人转,改成那种演出。所以,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困难的时期开始我的创业梦想。”
于冬那时候就拎着拷贝全国卖片子,“一个省,1亿人口的大省,1万块钱一个拷贝都卖不出去,一个拷贝都卖不出去。我就在想一毛钱票价,一块钱票价,难道没有1000个人看吗?所以我那份执着和执拗也让我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我曾经拿着一个拷贝,是很小的文艺片,叫《与往事干杯》。这部电影在太原一家影院一个小厅,我放了两个月,独家分账,就一家影院放,创造了40亿的票房,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一战成名。然后很多城市,包括郑州、南京很多大城市开始引进这个片子,所以这个片子后来还给投资人赚钱了,回去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这个时候我就在想,我们要有好的电影院,我们要有好的设施。”
经过快速增长,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电影大国,而2020年开始的疫情给风光无限的电影行业带来了重创,“这三年电影院仿佛又回到了90年代关停并转,我们被国务院定为‘特困行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冬感动于电影人那份坚守,“我们对疫情恢复后,电影市场的恢复是有信心的,它跟90年代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坚持,坚持,再坚持,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跟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博纳影业在疫情三年,在制片端我们拿出了《长津湖》《中国医生》,这两部电影取得了110亿的票房,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信心,给同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在影院端,我们不关店、不裁员,大家少拿点工资,等待疫情的恢复,等待观众的回流。”
于冬说中国电影人是可爱的,也是可敬的。“我们认真拍电影,拍好电影,不信观众不回来,我们把电影院防疫工作做好,把检测、把消毒、消杀工作做好,给观众服务好。”
对于未来,于冬依旧乐观,即将上映的《阿凡达2》有望给行业带来信心,“十年前放《阿凡达》的时候,在中国拿下14亿的票房,震惊了好莱坞,当时是只在800张3D银幕里放映的。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是8万张屏幕,相信《阿凡达》的上映给电影行业的复苏带来巨大的能量。”
于冬透露,即将到来的春节档好片云集,博纳影业也正在准备春节档电影,强力推进电影行业的复苏,”也让我们广大观众在走出疫情之后,回归到我们的正常生活,看电影、吃爆米花,让电影陪伴我们的生活,让电影的这样一份美好永远留在观众心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