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
外交部网站 2022-12-04 16:06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

(202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目录

前言 

一、 传承千年的中阿友谊 

(一)秦汉以来的历史交往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关系 

(三)中国同阿盟的交往

(四)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与发展 

二、 新时代的中阿关系 

(一)战略互信,持续深化

(二)劝和促谈,维护和平 

(三)务实合作,生机勃发 

(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五)历年阿盟外长会友华决议汇编 

三、 变局交织中继续快速发展的中阿合作 

(一)团结抗疫,守望相助 

(二)百年变局,守护正义 

(三)经济复苏,携手前行

(四)热点问题,主持公道 

四、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一)吹响时代号角,共树合作丰碑

(二)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 

(三)坚持互利共赢,共创发展繁荣

(四)促进和平稳定,共享长治久安 

(五)扩大文明交流,倡导和谐共生 

结束语 

附件:中阿合作论坛成果文件汇编

前言

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大陆交汇地带,总面积约13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15亿。阿拉伯国家人口众多,文化历史悠久,能源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从那时起,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历史交往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的70多年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团结守正、合作共赢,双方友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南南合作典范。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面临相似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更加需要传承历史友好,深化战略合作,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传承千年的中阿友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

(一)秦汉以来的历史交往

早在2000多年前,中阿两大民族就有了往来。陆上丝绸之路从汉代的都城长安出发,经中亚到达两河流域,再延伸至叙利亚、埃及等地。其后开辟的海上香料之路从广州、泉州、扬州、杭州、明州(今宁波)等城市出发,经马六甲海峡至霍尔木兹海峡,再至伊拉克、阿曼、也门、叙利亚、埃及等地。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两条大动脉,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地区,并由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阿拉伯和欧洲等地文化技术发展进步。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服饰、绘画等也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有官方记载的中阿历史交往始于东汉。西域都护班超派遣副使甘英出使古罗马,抵达条支(汉代称阿拉伯地区为“条支”),留下了古代中国官方使者远行阿拉伯地区的最早记录。1200多年前,阿拉伯航海家奥贝德乘船从今天阿曼的苏哈尔港抵达广州,留下了阿拉伯半岛通往中国的航行记录。阿拉伯历史地理学家马苏第在《黄金草原》一书中,描写了中阿海上交往的情景。

唐代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期,也成为中阿历史交往的繁盛期,双方人员往来更加密切。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多次遣使来唐,《旧唐书》记载:“大食国(今阿拉伯地区)遣唐使朝献”。倭马亚王朝曾派使者来华,唐朝对其使者“授左金吾卫将军,赐紫袍金钿带”。据《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记载,从651年至798年,阿拉伯派遣唐使达40次。唐代来华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著有《苏莱曼东游记》,描写“中国美丽,令人神往”“中国人在绘画、工艺及其他一切手工方面都是最娴熟的”。这个时期,不少中国旅行家和商人也到访阿拉伯地区。唐代旅行家杜环曾到过大食,记载了当地“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的繁荣景象。

宋代时,来华阿拉伯商人增多,在广州等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有自己的聚居地,称蕃坊。宋朝政府任命阿拉伯商人担任蕃坊的蕃长,管理自己的事务。

元代时,中阿对彼此的认知更加深入。中国航海家汪大渊先后抵达今天的埃及、沙特、也门、索马里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并到达了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其所著《岛夷志略》中描绘麦加“风景融合,四时之春,田沃稻饶,居民乐业”。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在地理著作《云游者的娱乐》中记述“中国面积大,人口多”“各港口皆人烟稠密,商业兴旺”。

明代时,郑和多次下西洋,访问了佐法尔(今阿曼佐法尔一带)、阿丹(今也门亚丁)、天方(今沙特麦加)、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等多个阿拉伯地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了解。《明史》赞誉阿拉伯世界为“人皆向善”“国无苛扰”“上下安和”的“乐国”。随同郑和远航的马欢、费信、龚珍分别撰写了《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蕃国志》,都有关于阿拉伯的记载。部分阿拉伯国家还曾遣使随同郑和船队来中国,《明史》记载,阿丹(亚丁)曾于“永乐十四年遣使奉表贡方物。辞还,命郑和赍敕及彩币偕往赐之。自是,凡四入贡”。

2000多年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的交往,增进了中阿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了亚洲大陆两端物资流通和文明交流,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中阿关系

1、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与共。1949年,新中国建立。上世纪50年代,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始终相互支持,开创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新纪元。

1955年,万隆会议开启了中阿建交的大门。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同出席万隆会议的埃及、沙特、也门、黎巴嫩、约旦、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代表广泛接触,支持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支持将巴勒斯坦问题列入议程、呼吁解决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难民问题,支持北非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强调“中国人民完全同情和支持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人民为自决和独立的斗争,阿拉伯人民在巴勒斯坦所进行的人权斗争”。

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交,开启了中阿建交的第一个高潮。到1965年,中国先后同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索马里、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带动了中阿建交的第二次高潮。到1978年,中国先后同科威特、黎巴嫩、科摩罗、约旦、阿曼、利比亚等国建交。1978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阿实现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90年,中国先后同吉布提、阿联酋、卡塔尔、巴勒斯坦、巴林、沙特等国建交。至此,中国同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始终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支持阿拉伯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实现团结和统一的愿望;支持阿拉伯各国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主张阿拉伯各国的主权应当得到所有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赢得了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人民的信任,为中阿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并肩战斗。冷战时期,由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首倡的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重视发展和加强与不结盟运动关系,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化合作,开启了发展中国家团结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台湾等问题上给予中国有力支持。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投了赞成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关系史上永恒经典瞬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积极推动世界力量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共同致力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民主的新秩序,核心是主张尊重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支持各国人民在其全部领土上获得自由、独立和主权的权利。这些主张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事业。

3、国家建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合作共赢。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就已开展经贸往来。阿拉伯国家能源资源富集。根据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1年阿拉伯经济报告》,阿拉伯国家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55.7%左右。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双方贸易额快速成长,石油贸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0年2010年的40年间,中阿贸易额增长620多倍,从90年代初到2010年的20年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增长约30倍。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快速拓展。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和经贸合作伙伴,长期占据中国原油进口的半壁江山。双方以原油、石化为主轴的务实合作深入开展,结成了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随着阿拉伯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中阿产业投资、互联互通、工程承包等合作深入推进。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卡塔尔卢塞尔球场、科威特中央银行新总部大楼、苏丹麦洛维大坝、罗塞雷斯大坝加高、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等“中国建造”的项目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印在了这几个国家的货币上。

(三)中国同阿盟的交往

1、阿盟简况。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总部设在埃及开罗,宗旨是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协调各成员国间的政治活动,促进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司法等领域合作,成员包括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22个国家。

2、中国同阿盟关系。中国同阿盟关系友好。1956年中国同埃及建交后,也与阿盟建立了联系。1993年阿盟在华设立代表处。1999年,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签署建立政治磋商机制的谅解备忘录。2005年10月,中国任命驻埃及大使兼任驻阿盟全权代表。2015年6月,中国外交部同阿盟秘书处建立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机制。

中国同阿盟高层交往密切。1996年,时任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正式访华。2002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埃及时会见阿盟时任秘书长穆萨。2004年1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阿盟总部,就中阿合作提出四项原则。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演讲。2012年5月,时任阿盟秘书长阿拉比访华。2014年8月,王毅外长访问阿盟总部。2015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阿盟总部。2016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阿盟总部。2018年7月,阿盟秘书长盖特来华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并访华。2019年1月,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2020年1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2021年7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盖特,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声明》,这是阿盟秘书长首次同来访的域外国家外长发表联合声明。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同阿拉伯国家及阿盟关系。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向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轮值主席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致贺信,祝贺第31届阿盟首脑理事会召开。

(四)中阿合作论坛的建立与发展

1、论坛简况。1999年9月,阿盟秘书长马吉德首次提出建立中阿合作论坛的设想。2000年3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决议,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论坛”的建议。2004年1月30日,中国和阿盟共同宣布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并发表了《关于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公报》。2004年9月14日,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阿盟总部召开,标志着中阿合作论坛正式启动。

中阿合作论坛成员包括中国及阿盟22个成员国,宗旨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经过18年的发展,论坛框架下已建立起部长级会议、高官会、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阿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中阿妇女论坛、中阿卫生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17项合作机制。中阿合作论坛成为推动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上树立了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2、论坛历届部长级会议情况。截至目前,论坛已举办9届部长级会议。2004年9月14日,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双方一致认为,中阿合作论坛是加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集体对话与合作的新机制,有利于丰富中阿关系内涵,全面提升合作水平。中阿双方还就建立平等、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等达成一致。

2006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6年至2008年行动执行计划》《关于举办“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企业家大会”谅解备忘录》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轮流举办中阿投资洽谈研讨会机制,积极推动建立中阿能源合作对话机制。

2008年5月21日至2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巴林麦纳麦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8年至201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环境保护合作联合公报》《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关于投资研讨会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等4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加快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谈判进程。

2010年5月13日至14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关于中阿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天津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0年至2012年行动执行计划》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2012年5月31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突尼斯哈马迈特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2年至2014年行动执行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双方就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打击索马里海域海盗、能源、环保、防治荒漠化、农业、旅游、人力资源、文明对话、教育、科技、卫生、新闻、体育等领域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科威特首相萨巴赫出席开幕式。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等3份成果文件。阿方在会上对中方提出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建议表示赞赏。

2016年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多哈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分别向会议致贺信。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多哈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6年至2018年行动执行计划》等2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加快中海自贸区谈判。

2018年7月1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出席开幕式。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8年至202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致同意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

2020年7月6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形式举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21个阿盟成员国外长或代表和阿盟秘书长与会。会议通过了《安曼宣言》《论坛2020年至2022年行动执行计划》和《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声明》等3份成果文件。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召开中阿峰会,并就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抗疫和复工复产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二、新时代的中阿关系

201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阿拉伯国家也进入了探索自主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和转型的阶段。自2012年以来,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取得新进展、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战略互信,持续深化

1、构建战略伙伴关系集群。阿拉伯世界是中国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密集的地区。中阿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在双边层面建立了12对战略性质的伙伴关系。其中,中国同埃及(2014年)、阿尔及利亚(2014年)、沙特阿拉伯(2016年)、阿联酋(2016年)等4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卡塔尔(2014年)、伊拉克(2015年)、约旦(2015年)、苏丹(2015年)、摩洛哥(2016年)、吉布提(2017年)、阿曼(2018年)、科威特(2018年)等8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主张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都反对外部干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主张尊重和支持各国根据其国情和国力自主选择发展道路。2010年底、2011年初,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治动荡发生后,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尽快实现稳定和发展,反对外部势力打着所谓“民主”旗号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在台湾、新疆、香港、人权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始终给予中方坚定有力的支持。

3、携手捍卫国际关系准则。中阿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支持多边主义,促进多边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正义事业。

(二)劝和促谈,维护和平

面对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纷争,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与阿拉伯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

1、巴勒斯坦问题

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根源性问题,关乎地区和平稳定,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关乎人类良知道义。中国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并积极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支持阿盟及其成员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所作的努力,呼吁国际社会增强紧迫感,把巴勒斯坦问题置于国际议程的优先位置,敦促有关各方坚持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决议、“阿拉伯和平”倡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等共识,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以和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持久解决。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巴勒斯坦问题,连续十年向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13年5月和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会谈,两次提出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核心要义就是坚定推进以“两国方案”为基础的政治解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壮大国际社会促和合力,以发展促进和平。2002年,中国政府设立中东问题特使,前后五任特使多次出访巴、以等有关国家,积极劝和促谈。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继续为推动早日重启巴以和谈,实现巴以两国、阿犹两大民族和平共处作出不懈努力。

2、叙利亚问题

叙利亚危机延宕十余年,给叙利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冲击地区安全和稳定,叙利亚走出危机、恢复稳定符合地区国家及国际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中国一直为推动叙问题妥善解决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2016年,中国政府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积极同叙问题有关各方接触,做了大量劝和促谈工作,为叙问题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高度重视叙人道问题,向叙人民包括境外难民提供了多批人道援助。中国将继续为全面解决叙利亚问题作出不懈努力,并向叙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也门问题

也门战事爆发以来,中国坚定支持维护也门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支持也门总统领导委员会履职,支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也门问题,支持联合国发挥公正、平衡的斡旋主渠道作用,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支持也门等阿拉伯国家正当诉求。中国希望也门有关各方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推动实现永久停火,并通过包容性政治对话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政治解决方案,早日恢复也门的和平、稳定和正常秩序。中国通过双边途径,向也门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缓解也门人道主义困境作出积极努力。

4、伊拉克问题

中国坚定支持伊拉克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伊拉克维护国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的努力,支持伊拉克开展经济重建、打击恐怖主义,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拉克内政。中国支持伊拉克各派别继续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伊拉克早日实现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中国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伊拉克和平发展事业。伊拉克临时政府接管权力不久,中国就恢复了驻伊拉克使馆正常运转。中国及时向伊拉克提供大量抗疫物资和疫苗,为伊拉克应对疫情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继续坚持对伊友好,助力伊拉克早日实现持久和平和长久发展。

5、利比亚问题

利比亚政治过渡进程曲折反复,国内武装冲突频发,安全形势较为紧张。中国一贯支持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进程,积极参加斡旋利比亚问题的国际和地区会议,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场合维护利比亚合法权益。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协助推动“利人主导、利人所有”的政治进程,在提供建设性帮助的同时避免强加外部解决方案,同时打击利比亚境内恐怖极端势力。

6、苏丹问题

苏丹处于政治过渡期,经济民生面临困难,部分地区部族冲突频发,安全问题凸显。中国支持苏丹推进政治过渡进程,积极推动苏丹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多边场合维护苏丹合法权益。中国主张苏丹问题应由苏丹人民自主解决,国际社会应尽快恢复对苏丹经济支持,尽早解除对苏丹相关制裁,为苏丹政治过渡提供正能量。

(三)务实合作,生机勃发

1、丝路精神闪耀阿拉伯。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阿拉伯国家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布局不断完善,成果不断显现。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阿盟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四大行动计划,即高举和平对话旗帜,开展促进稳定行动;推进结构调整,开展创新合作行动;促进中东工业化,开展产能对接行动;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开展增进友好行动。

2017年5月,13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秘书处出席了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9年4月,17个阿拉伯国家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表示,要牢牢抓住互联互通这个“龙头”,积极推动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努力实现金融合作、高新技术合作“两翼”齐飞。在本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同阿盟签署《中阿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行动宣言》,开创同地区组织签署此类合作文件的先河。

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双方把共建“一带一路”同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集体行动同双边合作结合起来,把促进发展同维护和平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落地之处呈现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面貌。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实施200多个大型合作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

2、经贸和投资再上台阶。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带动中阿双向投资和经贸实现倍数级增长。2021年,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7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2.6倍;中阿贸易额达到3303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5倍;2022年前三季度,中阿贸易额达3192.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8%,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3、能源合作日益深化。中阿积极打造互惠互利、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核能跟进、清洁能源提速的中阿能源合作格局。在传统能源领域,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形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能全产业链合作,建设了沙特延布炼厂等一系列旗舰项目。2021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原油进口量达到2.64亿吨,占同期原油进口总量的51.47%。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积极拓展同阿拉伯国家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领域的合作,建立了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中埃(及)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实施了卡塔尔哈尔萨光伏项目、186兆瓦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光伏发电项目、165兆瓦(直流)埃及光伏电站EPC项目等大量合作项目。

4、高新合作向上突破。中阿双方在中阿科技伙伴计划框架下,共同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中国技术优势,发挥高新技术驱动作用。2015年,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在宁夏召开,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及5个技术转移海外双边中心在会上正式揭牌成立。在5G通信领域,中国公司成为阿拉伯国家5G通信领域关键合作伙伴,在埃及、沙特、阿联酋、阿曼、巴林等国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在核能领域,中国企业与阿联酋、沙特、苏丹等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协定,并在铀矿勘探、核燃料供应、核电站运维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在航天卫星领域,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建立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在突尼斯落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GNSS中心。中国同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沙特等国签署航天卫星领域多个合作文件,成功将阿尔及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沙特—5A/5B”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等发射升空。

(四)人文交流,丰富多彩

1、扩大人文交往,增进民心相通。中阿在青年、宗教、政党、新闻、教育、文化、卫生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扩大了人文交流,深化了相互理解。

2013年以来,中国已为阿拉伯国家培训各类人才2.5万,向阿拉伯国家提供约1.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派出医疗队80批次,医疗队员近1700人次。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13个阿拉伯国家建有20所孔子学院、2个独立孔子课堂。2018年至2019年,阿拉伯国家入境中国内地人次均超34万/年,在华阿拉伯留学生均超2万人/学年。

双方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阿拉伯艺术节/中国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卫生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城市论坛、中阿妇女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阿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会议等人文交流机制,2013年以来举办24项机制性人文交流活动。

2、坚持文明互鉴,守护文明多元。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但都包含有人类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理念,都致力于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相辉映,创造了不同文明美美与共、包容互鉴的佳话。今天,中阿都主张加强不同文明、人民和宗教间的对话、包容与互谅,反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和“伊斯兰恐惧症”,反对将恐怖主义同任何民族、宗教、国家或文明挂钩。中阿积极从对方的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已成功举办9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2022年,中国以决议共提国身份支持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3月15日定为“打击‘伊斯兰恐惧症’国际日”,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文明对话、反对文明冲突的一贯立场。

(五)历年阿盟外长会友华决议汇编

阿盟坚持对华友好。自2002年9月第118届外长会起,历届阿盟外长会均发布涉华决议。自2006年3月第125届外长会起,绝大多数外长会涉华决议均写入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自2018年3月第149届外长会起,历届外长会涉华决议均提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21年9月第156届外长会起,历届外长会涉华决议均赞赏中国在中东地区所做外交努力。

2022年9月,阿盟外长理事会第158届外长会通过新的涉华决议,内容如下:

阿拉伯国家联盟部长理事会在审议秘书处备忘录,以及秘书长在最近两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关于秘书处工作的报告后,强调包括2022年3月9日关于阿拉伯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系的8757(157)号决议在内的历届部长会涉华决议,鉴于2022年9月4至5日外长理事会常驻代表级会议成果,作出以下决定:

1、成员国愿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各领域关系,重申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政策。

2、赞赏中国为支持阿拉伯事业、寻求和平解决地区现有危机、促进国际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所作的外交努力。

3、重申欢迎沙特于2022年12月9日举办首届阿中峰会,为阿中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前景,服务双方共同利益,提升阿中合作论坛各机制水平,责成秘书处同沙特和中国有关方面在三方筹备委员会框架下开展协调,以筹备这一重大峰会,确保其取得成功,并将这一议题提交阿盟首脑理事会第31届会议审议。

4、重申对突尼斯希于2024年在突举办阿中合作论坛第十一届部长级会议表示欢迎。

5、强调阿拉伯国家应积极参与阿中合作论坛项下各项活动和会议,呼吁阿盟秘书处同阿方和中方有关部门继续协调,根据阿中合作论坛行动执行计划,筹备2022-2023年度各项活动和会议,包括拟在卡塔尔举办的第六届阿中友好大会,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阿中城市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五届阿中新闻合作论坛,在中国举办的第七届阿中能源合作大会,2022年11月28-29日在景德镇市举办的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沙特举办的第十届阿中企业家大会暨第八届阿中投资研讨会,在埃及举办的第三届阿中卫生合作论坛,在阿拉伯国家举办的第十届阿中关系暨阿中文明对话研讨会,第五届阿中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大会,第五届阿中图书馆与信息领域专家大会,第六届阿中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第四届阿中北斗合作论坛,阿中旅游部长级会议等。

6、欢迎阿中双方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合作。

7、责成阿盟秘书处跟进此项事宜,并提交下届阿盟例行部长会。

三、变局交织中继续快速发展的中阿合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更加坚定,支持彼此捍卫核心利益的行动更加有力,发挥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

(一)团结抗疫,守望相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在疫苗研用、联防联控、经验共享、医疗药品等方面高效合作,为全球抗疫合作树立典范,成为中阿命运与共的生动写照。

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盟是第一个同中国共同发表团结抗疫文件、集体肯定中方抗疫成就的重要区域组织;阿拉伯国家在病毒溯源问题上坚定同中国站在一边,反对将病毒溯源政治化;阿联酋全球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打出“武汉加油”等巨幅灯光标语,埃及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披上中国红;卡塔尔航空为中方抗疫开辟“绿色通道”。

中国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大量抗疫援助,协助其在华采购药品、呼吸机、口罩生产设备等抗疫物资;向阿拉伯国家派出近百人次的医疗专家组,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对相关国家抗疫进行指导。中国同阿拉伯国家疫苗合作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同阿联酋及巴林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同埃及合作建成非洲首条新冠疫苗联合生产线,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开展疫苗本地化生产及药物研发合作,通过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向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提供疫苗援助。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新冠疫苗超过3.4亿剂。

(二)百年变局,守护正义

1、中国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团结自强。一些国家鼓噪所谓“中东权力真空论”。中国始终认为,中东不存在什么“权力真空”,中东人民才是地区前途命运的主人,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地区国家的战略伙伴和真诚朋友,中国始终在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从不谋求什么地缘私利。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即支持地区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地区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核心就是支持地区国家和人民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2、阿拉伯国家坚定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疆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等多边场合以联合致函、共同发言或单独发言等方式予中方支持。2020年10月,阿拉伯驻华使节代表团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访,他们积极评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人权事业发展和去极端化成就,驳斥有关国家编造涉疆谎言。2022年10月,美西方在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期间推动涉疆决定草案,妄图以此干涉中国内政。阿拉伯国家站在正义一边,给予中方坚定支持。

在台湾问题上,阿拉伯国家支持一个中国原则。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其中18国政府公开发声予中方支持。阿盟秘书处发表声明,强调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阿盟支持中国主权及领土完整,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2022年2月,中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部分国家叫嚣抵制北京冬奥会。埃及、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领导人欣然来华出席冬奥会开幕式,再次充分体现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谊牢不可破。

(三)经济复苏,携手前行

1、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地区发展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阿克服疫情影响,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同摩洛哥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阿拉伯国家发展规划对接。埃及“斋月十日城”市郊铁路、中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阿尔及利亚东部磷酸盐等项目稳步推进,取得重要进展。中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不断迈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领域合作快速发展,成为中阿合作新增长点。

2、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纾解地区民生困境。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全球发展事业进入关键当口,世界经济复苏日趋艰难,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2021年9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截至2022年10月,已有包括17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包括12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

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宣布了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1项重要举措,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领导人与会。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凝聚发展共识,坚持行动导向,实现更多早期收获,帮助阿拉伯国家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助力阿拉伯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四)热点问题,主持公道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等,明确回答了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时代课题,对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也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理解和认同。

全球安全倡议中蕴含的重要精神指引着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地区劝和促谈的努力。2021年3月24日,中国提出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等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2021年7月17日,中国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四点主张,强调主权独立原则不可侵犯,缓解人道危机不容迟疑,打击恐怖主义不能松懈,包容和解方向不应偏离。2021年7月18日,中国提出落实巴勒斯坦问题“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主张增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权威,支持巴勒斯坦各派加强团结,鼓励巴以双方以“两国方案”为基础重启和谈。2021年5月巴以爆发激烈冲突后,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推动安理会五次审议巴勒斯坦问题,促成安理会发表主席新闻谈话。

中国一直为中东和平稳定积极奔走。中国举办了四次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呼吁召开更大规模、更有权威、更具影响的国际和会,切实推动巴勒斯坦问题解决进程。中国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支持海湾地区国家加强沟通对话,妥善解决分歧,倡议举办海湾地区多边对话会议,探讨构建中东信任机制,逐步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中国建设性参与伊拉克、利比亚、苏丹、也门等热点问题,推动通过包容性的政治对话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中国还积极参与相关国家经济和社会重建,向遭受战乱、政局动荡的阿拉伯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用于当地人道主义和重建事业,支持其尽快恢复稳定和发展。2019年以来,中国先后举办两届中东安全论坛,围绕中东地区安全挑战深入探讨,呼吁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新架构,为促进中东安全稳定贡献中国智慧。

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成功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中国的新发展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机遇。

(一)吹响时代号角,共树合作丰碑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再次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阿拉伯国家反响热烈。2020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一致决定把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写入《安曼宣言》,并提交未来举行的中阿峰会,中阿双方就构建命运共同体达成积极共识。

届时,中阿领导人将规划双方未来合作,推动中阿关系提质升级,进一步凝聚双方在全球治理、发展与安全、文明对话等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峰会必将成为中阿关系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中阿友好进入新阶段,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引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二)深化战略互信,维护共同利益

中国将继续坚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尊重阿拉伯国家人民的选择,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

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保持高层交往和对话势头,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对中阿关系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中阿政府间磋商和对话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战略对话、政治磋商等双多边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将继续致力于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和发展,发挥部长级会议机制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中阿全方位集体合作的内涵。

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携手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普遍适用性。将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彼此的正当要求与合理主张,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三)坚持互利共赢,共创发展繁荣

中国将本着合作共赢原则,继续同阿拉伯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对接双方发展战略,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拓展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投融资、高新领域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双方人民。

中国将支持更多阿拉伯国家非石油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努力推进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加强中阿经贸部门的交流与磋商,尽早签署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由贸易区协定。

中国将推动并支持中阿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特别是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炼化方面的投资合作,推动油田工程技术服务、设备贸易、行业标准对接。加强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

中国将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扩大参与同阿拉伯国家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逐步扩大项目运营合作,不断提高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水平。

中国将在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双方企业扩大和优化相互投资。支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互设分支和开展多领域业务合作。加强双方央行间货币合作,商讨扩大跨境本币结算和互换安排。

中国将根据阿拉伯国家需求,继续通过双多边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阿拉伯国家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与阿拉伯国家共同促进疫后复苏增长,拓展健康产业、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治合作。

(四)促进和平稳定,共享长治久安

中国将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同阿方一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将统筹维护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力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中国将推动通过对话协商,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维护地区长治久安。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阿拉伯国家运用阿拉伯智慧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共同致力于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等国际共识,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持久、公正解决。

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支持彼此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抵制“双重标准”,合力打击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共同落实《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共同维护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在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向阿方提供维和培训支持。

(五)扩大文明交流,倡导和谐共生

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国家增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领域的人文合作,继续办好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阿友好大会、中阿妇女论坛、中阿青年大使、中阿城市论坛等交流活动,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合作,深化双方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阿文化相互交融。

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伊斯兰恐惧症”,反对文明冲突论,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结束语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同为国际舞台上重要政治力量。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阿关系,始终把阿拉伯国家作为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阿合作应该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在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前进,中阿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

中国愿以首届中阿峰会召开为契机,与阿拉伯国家一道弘扬中阿传统友好,不断充实和深化中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格局,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造福中阿双方人民,带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

编辑/马晓晴

相关阅读
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执行计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31
中阿命运共同体,为和平与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环球时报 2024-05-31
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充满阳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中阿货物贸易20年增长超8倍
新华社 2024-05-30
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系列成果文件
新华社 2024-05-30
习近平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新华社 2024-05-30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新华社 2024-05-30
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年,中国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什么?外交部回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