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举行新闻发布会。近期,个别核酸检测机构造假等行为备受关注。在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指出,对于核酸检测工作,历来严格检测资质的准入和质量控制,重点加强对检测机构,包括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11月30日《法治日报》)
核酸检测造假近来屡成社会热点话题。姑且不论坊间传闻的造假行为有多离谱,仅就被查实的造假行为而言,部分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比如出具假阳性或假阴性报告、尚未完成采样就已出具报告、报告人数多于采样人数等。当然,看待这个问题,也须谨防掉进“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等心理陷阱,因此在讨论极少数核酸检测机构的造假行为时,切莫误伤了认真做核酸检测的绝大多数机构。
核酸检测造假对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构成严重影响,社会的关注焦点,也集中在这个现实的伤害上。比如,没有感染却出具阳性结果,致使一些人错误地被隔离,不仅浪费紧缺的防疫资源,而且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相反,被感染者却人为地出现假阴性结果,他们没有及时被隔离,就会成为流动的传染源,很容易导致更多人感染。造假行为还降低民众的抗疫信心,甚至让一些人不愿意配合。凡此种种,都会打乱防疫的步调,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容易忽视的是,核酸检测造假的远期伤害同样很大。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医疗机构将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外包,因为这样不仅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检查检验成本,而且利于推广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当前社会上就已出现很多独立于医院之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正是针对这些外包业务而来。在此节骨眼上,核酸检测造假势必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构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导致医疗机构不敢与之合作,患者也不相信其出具的结果,推广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外包遭遇更大的阻力。
此外,从发展趋势看,将来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可能在互联网诊疗中担当重要角色,因为线上诊疗的一大短板,是检查检验难以开展,假如互联网诊疗能够与线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展开合作,不仅利于双方发展,而且可让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但当这类合作尚未出现时,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失去了好名声,将来合作的互信基础就很难建立。
核酸检测造假对于疫情防控是现实伤害,对于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外包和构建互联网诊疗服务体系等,则是潜在的伤害。因此无论立足眼前还是立足长远,就应该给予此类造假行为以严厉打击。乱象出现早期往往是整治的良机,一旦错失机会,导致出现破窗效应,再想恢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声誉,将变得十分困难。
文/时本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