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是疫情“早发现”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助力采取管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目前本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有什么重要性?11月28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王全意在接受记者时表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较多,临床表现不特异,通过症状和体征诊断新冠肺炎的难度较大。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较高,经济快速,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王全意表示,口岸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养老院、建筑工地等重点机构场所人员感染后易造成传播,这些职业人群和重点机构场所人员应按规定频次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
当小区、楼宇、单位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其他的感染者。还要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后续检测频率,以进一步发现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尽快控制疫情。
高风险区的居民感染风险较高,要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第一时间发现阳性人员,减少同住人续发的风险。高风险区的居民在核酸检测期间应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分时分区有序参加核酸检测,规范佩戴N95或KN95医用防护口罩。
当出现社区传播时,社会上存在隐匿的感染者,这些人作为传染源会传播病毒,但却不容易被识别出来。按照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疫情发生后,经流调研判,传播链不清、风险场所和风险人员多、风险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对一定区域的全部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可以找出潜在的感染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阻断病毒的传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