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北京市召开第42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当前本市新增病例数和社会面病例数持续增加,要因时因势优化各项措施,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高风险区人员要积极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在转运、核酸检测、外出就医等情况时,应规范佩戴N95或KN95医用防护口罩。
近期多地发生聚集性、扩散性疫情,流调发现新增病例中不少感染者是因为在公共场所未规范戴口罩,同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而感染。流行病学专家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下,戴口罩依旧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方式,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规范佩戴口罩,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北京市要求高风险区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时应佩戴N95或KN95口罩,也体现了对科学佩戴口罩作为当下最经济有效防护方式的高度重视。
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已近三年,从前阶段病毒性强、致死率高进入当下传播性强、传染率高的新阶段。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颁行后,对精准防控、有效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原则,既要坚决杜绝“一封了之”,也要避免简单“一放了之”,既要精准、有效防住疫情,又要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疫情防控以预防为主,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否则在自身感染的同时,也会形成传播的风险。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脆弱人口数量较大、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数、传播力和致病率,是对精准防控、有效防控的基本要求,也是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必然选择。相比于流调、转运、风控和治疗所带来的巨大成本,科学佩戴口罩作为最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理应得到最广泛、最坚决的执行。
从疫情开始,佩戴口罩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也是各方广泛提倡和要求的最基本措施。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携带者与接触方都未戴口罩,传染率为90%;新冠病毒携带者未戴口罩,对方戴口罩,传染率为30%;新冠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对方未戴口罩,传染率为5%;新冠病毒携带者与对方均戴口罩,传染率为1.5%;双方都戴口罩,距离保持1.8米以上,传染率接近0%。当前,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更强,科学佩戴口罩更加重要和必要。
如果新冠病毒在局部出现大规模感染,医疗资源难以为继,将对社会秩序带来重大冲击,使公共利益受到极大的挑战。如果大量感染者和重症者无法得到救治,医疗资源被过度占用,其他危重病人和基础性患病群体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要求科学佩戴口罩,做到不聚集、不扎堆和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感染率,以此保障个人的利益,最大程度减少社会风险和控制公共成本。
近段时间的大量案例表明,不少感染者都是因为在公共场所未科学、规范佩戴口罩所致。如7月14日0时至24时,江西南昌市新增报告9例阳性感染者,其中一例阳性感染者因出入各类场所不戴口罩,直接造成16名密接。专家研判认为,该案例中如果大家都按照规定佩戴好口罩,就不会造成如此大面积的交叉感染。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尽责。除要求每个人都应全面参与,还应当从维护公共安全的高度,牢牢树立风险意识和固守底线思维,要求每个人都做好自我防护。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仍需强调科学佩戴口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强调戴口罩应成为最广泛的共识化行动,这既是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个人参与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