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6时许,天还没亮,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王府井环卫所保洁员徐俊红便推着移动保洁车,来到王府井百货大楼前,这里是她负责的网格区域。她时而抽出车上的长夹子夹起地上的垃圾,时而用扁铲俯下身铲除口香糖等异物,动作娴熟。 作为东城区环卫服务中心王府井环卫所的领班,徐俊红就像神话里的哪吒一样,随身带着8件宝贝——夹子、扁铲、镊子、毛巾、胶皮手套、清洁剂喷壶、手台,以及分类垃圾保洁车。
“提起我这‘八大件’,各有各的用处,就是为了满足精细化保洁的需求!”徐俊红指着自己的“宝贝”们,挨个儿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讲解起来,“最常用的是夹子,可以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扁铲用于铲除地面上不易清除的口香糖等顽瘴痼疾;镊子最能体现出保洁员的‘绣花功夫’,用于清理椅缝、砖缝等缝隙里的杂物;毛巾分为两种颜色,红色毛巾用来擦拭灯杆、花坛等设施,绿色毛巾专门擦拭座椅;一把小喷壶装着稀释好的清洁剂;胶皮手套是进行擦拭作业时专用的;手台可以随时用于呼叫、沟通;而我身边的移动保洁车,则成了保洁作业的‘移动指挥部’。”
北青报记者从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自2019年10月起,王府井大街撤走了所有的果皮箱,上新移动保洁车。近年来,移动保洁车不断改版提升。如今,保洁车上不仅有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分类”垃圾箱,烟蒂投放盒、清水桶等,还在面板内外明确标注了每位保洁员的作业路段、城市家具情况、工作流程、细化作业标准等。“这辆保洁车就像移动的‘大脑’一样,方便保洁员随时对照、规范精细做好卫生和垃圾分类。”徐俊红说。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八大件”正是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王府井大街开展精细化环卫作业的具体体现。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王府井地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副书记唐进山介绍,几年前,为清理烟头、口香糖等垃圾,环卫工人开始使用扁铲、镊子等工具,并根据需要逐渐调整或改良,形成“六大件”,后来又加到“七大件”。2019年,随着北京市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四分类垃圾保洁车成为王府井地区保洁专用车,2020年开始,“八大件”成为王府井步行街标配。
一直以来,王府井大街都是北京的“金街”。现如今,步行街上佩戴“八大件”的环卫工人,也已经成为王府井大街有里有面儿的风景线。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王府井大街环卫保洁作业划分为26个网格,60名保洁员分成3组,24小时不间断循环作业,做到“路上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在白天,环卫作业人员均使用“八大件”上岗,随时巡视网格区域内的路面以及“城市家具”。而当夜幕降临,王府井大街人潮退却时,环卫工人会驾驶机械车辆上岗作业,处理掉人工保洁无法处理的污渍,将顽固污渍冲刷干净,让步行街像客厅一样,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王府井步行街的“金街”环卫保洁作业模式,已经在天安门地区进行推广。天安门地区环卫作业区域也采取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定编定岗,环卫职工通过骑行电动三轮车与人工徒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格化作业。走近环卫工人,可发现每名保洁员配有“八大件”作业设备,包括肩背手持的笤帚簸箕,腰包里装的口香糖刷子、钩子、干湿抹布、手套、百洁布、喷壶六件工具以及肩膀上的手台。
一名环卫工人自豪地告诉北青报记者:“我们这些工具,都是结合‘捡、扫、擦、清、洗、除、刷、消’8项作业工艺有针对性地配备的,非常实用。”正是因为有了环卫工人勤劳敬业,同时配有齐全的装备,确保了天安门广场一尘不染。 据悉,“金街”环卫保洁作业模式今后还将在全市推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