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水条例》表决通过 北京将实行全过程节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5 14:56

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节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的决定》,均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条例》明确,本市将实行全过程节水,从取水过程、供水过程、用水过程、非常规水源利用等环节,做出了节水的明确规定。《条例》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水的义务,本市将建立水资源储备制度,并建设海绵城市,逐步涵养地下水水源。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纳入城镇公共供水范围的农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实行特殊水价。本市还将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服务业发展。

建立水资源储备制度

逐步涵养地下水水源

《条例》明确,本市节水工作应当严格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水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条件,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严格限制建设高耗水项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水的义务。

《条例》明确,本市建立水资源储备制度。市水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根据气候状况、水资源条件等,确定水资源储备空间和储备水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水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采取河湖生态补水、水源置换、人工回灌补给等措施,建设海绵城市,逐步涵养地下水水源。

在取水过程节水方面,《条例》明确,本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实行多水源优化配置,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鼓励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合理开采地下水。直接从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需要申请取水许可的,应当向水务部门申请。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准确计量,加强取水、输水工程设施管理维护,严格控制取水、输水损失。

在供水方面,供水单位应当按照本市水资源调配工作要求,开展地下水水源置换,扩大地表水供水范围,限制开采地下水。供水单位应当采用先进的制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制水效率和质量,回收利用工艺尾水,不得将尾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制水损耗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供水管网超过使用年限或者工艺、材质不合格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改造计划。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

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等高耗水服务业发展

在用水过程方面,《条例》规定,本市对用水户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用水性质分为居民用水户、非居民用水户。用水应当计量、缴费。本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节水的差异化水价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引导和促进全社会节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纳入城镇公共供水范围的农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实行特殊水价。

居民用水户应当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了解水情水价,增强节水意识;学习节水知识,掌握节水方法,培养节水型生活方式;选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并保障良好运行,不购买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设备和产品;积极配合节水改造,发现跑冒滴漏等情况及时维修。居民生活用水确需变更为非居民用水的,居民用水户应当及时向供水单位报告,纳入非居民用水户管理,单独计量、缴费。农村生活用水应当安装、使用水计量设施,不得免费供水或者实行包费制。非居民用水户应当按照规定向供水单位提供基本信息、用水信息,并按照登记的用水性质用水,遵守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等制度,按时足额缴费。

《条例》明确,本市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高档洗浴场所等高耗水服务业发展。高尔夫球场、人造滑雪场等高耗水服务业应当充分使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户应当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并向水务部门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位于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应当使用再生水,并按照要求向水务部门提供再生水供水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消防等公共用水设施非法用水。

明确再生水使用场景

鼓励农村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针对非常规水源利用,《条例》明确,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用水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使用再生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建筑施工等行业用水,冷却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工业生产用水,公共区域、住宅小区和单位内部的景观用水,降尘、道路清扫、车辆冲洗等其他市政杂用水。

《条例》还鼓励非居民用水户收集、循环使用或者回收使用设备冷却水、空调冷却水、锅炉冷凝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鼓励已建成的工程项目补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鼓励农村地区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