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去爽口脆嫩的鲜食玉米,富含花青素的养慕YOOM番茄,依靠人工光照和营养生长的蔬菜……在今年进博会新设的农作物种业专区,新鲜奇特的农产品被摆上展台,吸引着观展人员驻足。
在这个为响应国家种业振兴行动而设立的专区,主角并不是生长成熟的作物,而是被称为“农业芯片”的种子。全球种业排名前三的企业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在这里汇集。展台上一系列深耕中国的前沿技术与成果,暗示着国内企业在农业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品类落地“你追我赶”
作为中国产量最高的主粮,玉米是农作物种业专区绝对的主角。
“中国各玉米种植区的生产环境,对种子特性有着不同的偏好。”今年首次参展的科迪华,展示了面向东北春播区、华北春播区、内蒙古、西北等多区域的杂交玉米种子。“云南等南方地区防虫防病害的要求更高,东北及西北等地区则更需要抗旱的品种。我们会结合地理条件以及农户需求进行育种,每年推出不同的良种。”
进博会“全勤生”拜耳自主研发的矮杆玉米也在场上亮相。这种作物的稳定性、抗倒伏能力更强,还能更精准、高效地利用农药,优化氮肥、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
“面对复杂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同行之间会暗自较劲,你追我赶推出适宜落地的新品类。”同时,业内人士多认为,种子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田玉米两三年内不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当下,他们最为关心的,还是产品离农民有多近。这些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都派遣了多名专业服务人员长期驻扎乡村。
数字化是“超车”机会
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华春牧有空时,就会去其他展馆逛一逛,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技术装备展区。
“这里的技术与成果,也关系到农业领域正在掀起的一场革命——数字化。”他指出,相较于工业等领域,农业的数字化要更为困难。“比如数字孪生,在工业领域,系统模拟机器配件以及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受外界干扰较少。农业领域因天气与作物生长的难预知性,计算量级远远超过工厂生产,更需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这是数字化的难点,同时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弯道超车”的机会。当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在中国释放出巨大的数字生产力。国内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则为农业技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试验场。比如,大疆、极飞等无人机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参加进博会,一方面是品牌自我展示,与同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其他领域的‘玩家’,给予我们新启发。”在技术装备展区,华春牧会关注数字农场等内容,思考如何通过更为精准的成像技术,对气候、病虫害等进行监测与预警。
今年8月,科迪华在中国上市首款生物刺激素产品。“相较于实验室人工合成的药物,生物制剂产品凭借从天然物质中萃取的特点,在国内逐渐受到热捧。”华春牧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农业生物制剂在欧美发展较早,“从国内来看,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广阔的需求之下,中国企业具备‘突出重围’的潜力”。
文/束涵 戚颖璞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