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回落。2022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7.0%,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3.3%,服务价格上涨0.4%。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这意味着民生通胀维持在相对温和的水平。在全球通胀高企的压力下,数据不仅说明居民消费品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也彰显宏观经济运行没有受到高通胀的滋扰。价格平稳则民生安,民生安则市场稳,市场稳则为稳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疫情多点散发局部爆发的风险犹在,加上全球能源价格盘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传导,以及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全球汇市风险和资本外流压力,引擎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投资和消费动能减弱。但是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为稳经济最后“冲刺”储备了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按季度看,二季度经济增长为0.4%,三季度为3.9%,意味着三季度扭转了二季度前期经济下滑势头。随着年底消费旺季的来临,尤其是新能源车消费维持较快增长,四季度经济运行“冲刺”有力。
相比一些国家通胀高企,中国的温和通胀可谓“逆周期”和“超预期”,这体现中国经济的韧性,也凸显内外双循环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小。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能力将人民币汇率维持在合理区间,也依然是全球外资主要流向地。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下同),折合1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从来源地看,德国、韩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4.3%、90.7%、39.5%和22.3%(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美欧通胀和多轮粗暴加息对全球市场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却形成了一道有力抵御外部市场的屏障,让全球资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这道屏障靠的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经济的成效。10月份的温和通胀,确保居民消费价格的基本稳定,稳定了民生预期。疫情拖累宏观经济增长,也影响到民生的方方面面,而在收入减少和消费不振的情势下,保持较低的居民消费价格,符合民生愿景。这也使得货币政策有了更多稳经济的空间。央行逆周期降息稳经济,客观上也有赖于温和通胀的托底。
相比温和的生活通胀,10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工业通胀表现平稳。一方面,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不畅所致的能源价格高企看,工业通胀维持相对高位符合逻辑。另一方面,相比去年同期的基数高位,10月份维持下降也是应有之义。需要指出的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依然存在问题,这是推升工业通胀的外部因素。
两个通胀指标里蕴含着宏观经济和民生预期的丰富内涵。当然,看中国经济大势和民生预期需要放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国经济趋势向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依然维持超过3%的经济增速,依然是全球经济的最大贡献者。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