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柔的西部、北部,散落着11所山区中小学,中科院科学家的身影频频在学校出现。他们来这里并非搞科研,而是作为科技副校长,让山里娃的“科学知识库”不断更新。
怀柔科学城的日新月异使怀柔的科技、人才资源逐渐彰显。来自中科院系统的34位专家,担纲全区34所中小学的科技副校长,一校一位,各显其能,在怀柔这片科学的热土上,架起一座座普通学生与前沿科学通连的桥梁。
科学家师父领进门
“今天我们要观测太阳,大家有谁知道什么是‘太阳黑子’?”白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小小的会议室里,学生坐得满满当当,他们时而“哇”地大声惊叹,时而凝神仔细思考。这节天文课上,汤河口镇中心小学的科技副校长王汇娟请来了自己的同事——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白先勇现场授课。
随后在学校的观测点,通过几台“特殊”的天文科普望远镜,学生们不仅直接观测到了太阳表面,还准确地找出了太阳黑子的所在位置。
“我是头一次从天文望远镜中这么近距离地观看太阳,它圆圆的就像一个大火球,既神秘又漂亮,原来宇宙是这么神奇。”汤河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一班学生吕紫健说。
这所小学坐落于怀柔北部的群山之中,具备绝佳的天文观测条件。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王汇娟成为这里的科技副校长后,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为学生们先后带来了14次科普讲座和实践活动。
“这些科技活动对我们山区小学来说真是破天荒!现在经常有学生追着问我,下次科技活动什么时候办?科技讲座时,听到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标新立异,我都很惊讶!孩子们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特别浓。”汤河口镇中心小学科技教育负责人贾倩说。
山区校把科技“玩出花”
怀柔山区的中小学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不仅学生喜欢上科技课,整个学校都有了科技氛围。”贾倩说。
独木不成林。34位科技副校长为怀柔区各所学校带来的不仅是趣味课程,还有全新的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独特的授课思路,甚至请来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院所同事参与其中,集思广益。
几年间,西部山区的怀柔区九渡河小学不仅办起了科技节,还多了暑期实践、科学家讲座、线上科普活动等,其中的“小院士评选”由科技副校长亲自担任评委,热爱科学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还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难题。
九渡河小学学生在中科院物理所体电池制作
去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范舟带领团队在北部山区的长哨营小学设立了全球月食直播观测点,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球直播月食天象,全校学生都成了“小小观测员”。
另一所北部山区的宝山镇中心小学,则开设了天文知识竞赛、科技传播大赛等比赛活动,科技副校长刘凤山更是将“天宫课堂”带进校园,为学生们做航天科普,并现场答疑。
对于山区小学,这样的机会前所未有。宝山镇中心小学校长任龙说,“我们的自然课、科技课更多的是按照教材讲,学生难免觉得枯燥。而科技副校长建立起来的,是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
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依托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丰富的智力资源正不断向怀柔聚集,目前已有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18家科研院所入驻怀柔,科研人员超过3000人。怀柔的中小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多接触“科技”的机会。
自聘任首批科技副校长以来,怀柔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展开的教师、学生培训、讲座、指导超过700次,带领区中小学生走进国科大,物理所、力学所等科研院所100余次,超两万名师生受益。
怀柔区教委体美科科长于恒表示,为区中小学校选派“科技专家”担任学校科技副校长,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校科教意识与水平,拓宽科教眼界与思路,更有助于把握科技教育发展方向,促进科教创新工作发展。如今科技副校长全覆盖,也标志着怀柔在科普教育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让怀柔这片科学的热土上人才细水长流,需要从青少年抓起。“作为一名科技副校长,我参与了学校的课程设计、课程指导、总体布局,并提出需要强化的方向。”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怀柔区九渡河小学科技副校长杜令忠说,“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培养。科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打开一扇门。对教师而言,则需要融入到科技教育体系中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需要多方合力,形成校园的‘科技生态’‘创新生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科技与创新的良好氛围中长大成人,未来或许有些孩子就能成为科学家,更能通过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建设家乡,并去影响下一代。”杜令忠说。
文/北京日报 实习记者 张佳琪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