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学期开学之日起,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52所区属中小学共计55名书记校长全部排出课表,陆续走上讲台,旨在发挥自身教学能手优势,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树立教学为先的鲜明导向。开学前夕,该区出台《区属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的规定》,要求中小学书记校长回归一线教学,还明确如有教学任务可以不参会、不陪同领导调研。
“校长是不是老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一些地区或许还真不好回答。按说校长理应先是教师,许多校长也是从教师岗位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可现实却是走上领导岗位后,校长基本不再参与一线教学工作,这让他们的教师身份变得“有名无实”。
不可否认,身为校长管理整个学校的确事务繁多,将更多精力偏向决策部署、行政管理无可厚非。可校长如果长期脱离教学一线,不仅会拉大与师生的距离,也是对优质教师资源的浪费,更可能因为不接地气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偏差。包河区出台规定,要求区属中小学书记校长参与一线教学,是对校长脱离教学一线问题的纠偏,更是对“校长也是老师”常识的重申。
多数校长都是在教学岗位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成为校长前往往都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如果仅仅因为他们走上了领导岗位而被“闲置”,显然是一种严重的浪费。
让校长回归教学一线,不仅能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师资紧缺的矛盾,对于提升地区整体教育质量裨益明显。
走上领导岗位的校长,当然要负责全局性、方向性工作,可在事关师生利益、学校发展的事情上,学生、一线教师往往更有发言权。校长如果长期远离教学一线就失去了近距离与师生接触、了解校情的机会,作出的决策可能就会因为没有调查而缺乏发言权,也可能因为没与师生打成一片而导致校园管理缺乏足够的凝聚力。总之,不想上好课的校长很难称得上是好教师,大概率也不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好校长。
让校长回归一线,除了要有校长的个人自觉及相关硬性规定,配套的保障措施也必不可少。如果依旧“文山会海”,管理部门开个会就得校长“亲自出席”,那即便给校长排好了课表,恐怕也很难保证教学任务一一落实。包河区在这方面做了较为细致的安排,如将每周一作为全区教育系统“无会日”,原则上不安排须由书记校长参加的会议。上级领导来学校调研、检查时,书记校长如有教学任务,可以不用陪同。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校长回归教学一线的顾虑自然也会少些。
让“校长也是老师”的常识在越来越多的地区与学校得到重申,让越来越多的校长都能回归教学一线,无论对学生、教师、校园管理,抑或校长自身的发展都可谓善莫大焉。因此,我认为包河区的做法理应得到推广普及,使之蔚然成风,终成标配。
作者/夏熊飞,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