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倡议禁止相关反卫星试验被中国裁军大使痛斥,我国反卫星能力如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6 20:51

据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网站15日消息,联合国“负责任外空行为准则”开放式工作组会议本周正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

会上美国代表称将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禁止有关反卫星导弹试验相关决议草案。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对此进行反驳,称美方现在提交这个决议草案,颇具讽刺意味。

美方倡议对自身不构成丝毫约束

前述会议上,美国代表宣称,美方已率先承诺不再进行破坏性直升式反卫星导弹试验,呼吁其他国家效仿,并表示美方拟向第77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提交相关决议草案。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发言予以反击,指出美方有关倡议并未对美国自己的外空军力发展构成任何限制和束缚,对推动国际外空军控进程没有实际价值。

李松指出,美国是开展反卫星试验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美国在历史上进行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不仅严重破坏外空环境和外空系统,还直接助长了大国对抗和军备竞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反卫星手段已十分完备,并能够利用反导装备形成实战化反卫星能力,早已不再需要进行破坏性直升式反卫导弹试验。

李松表示,美国是最热衷于发展太空攻防作战能力的国家,现在提交这个决议草案,颇具讽刺意味。美方决议草案仅涉及试验,未提及反卫星武器的研发、生产、部署或使用,这充分表明美方倡议是片面的,不会对自身构成丝毫约束,军控意义也十分有限。中方欢迎一切真正有利于实现防止外空军备竞赛目标的军控倡议,但坚决反对任何假借军控之名扩大单边军事优势的做法。

李松强调,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积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致力于防止外空军备竞赛、防止外空武器化目标,积极推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开展外空军控法律文书谈判,从根本上维护外空持久和平与安全。

维护太空安全,有没有更负责、切实的方案?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今年5月,李松同样在联合国“负责任外空行为准则”开放式工作组会议上就曾提到,中俄共同倡导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为外空安全提出了简明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国反卫星能力如何?

何为破坏性直升式反卫星导弹试验?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向政知君解读称,所谓直升式反卫星导弹就是从地球的海上或陆地来发射的反卫星导弹。这种反卫星方式,是目前各大国主要的研究方向。比如美国装备已久的标准-3型导弹就具备从军舰发射攻击卫星的能力。

宋忠平提到,正如李松所提到,美国之所以现在呼吁不再进行前述试验,是因为其已经完成了大量相关试验,技术已经成熟,具备打击卫星的导弹等武器已经实现了实战化部署。现在推动相关提议,无非是“只能州官放放火,不让百姓点灯”。“在自己具备了相关能力后,阻止他国进行试验,来保持自己的优势,企图来维持自身的军事能力和霸权。另一方面,美军现在的作战模式非常依靠卫星等太空手段支援,因此美方也十分担忧他国具备反卫星能力。”

宋忠平分析称,美国已经成立太空军并出台相关战略,直言要增强外太空威慑力。“美国极力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提出这一草案绝非为了太空和平,相反恰恰暴露了美方欲将太空军事化的图谋,也是引发太空军备竞赛的诱因。”

那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建设如何?

宋忠平分析称,美国一直强调要打造天基武器装备,正在实现甚至已经实现太空军事化、武器化。其部署的X-37B太空战机、自杀式反卫星武器、军事侦察卫星等,已经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安全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中国发展自己的反制手段是理所当然的。既往少数几次反卫星试验,中国均成功命中目标。从试验结果看,我国具备相关能力和反制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掌握成熟的相关技术,但为了维护太空和平环境,我们进行相关试验是非常克制的。”

裁军大使是做什么的?

最后,我们来说说裁军大使是干什么的。

首先,裁军大使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都有派驻联合国的裁军大使。这个职务的设立与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有关。

1979年成立的裁军谈判会议是国际社会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论坛。它根据1978年举行的联合国大会裁军第一届特别会议建议而成立。目前,中国、东西方大国和重要的不结盟国家均派有常驻大使级代表。

此外还需要明确,裁军大使全称为特命全权裁军事务大使,该职务由外交人员担任,而非军人。

简历显示,我国现任裁军大使李松1967年12月生于北京,毕业于外交学院,进入外交部工作后,曾任外交部国际司随员,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随员、三秘,外交部军控司三秘、副处长、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军控司参赞、副司长。

2012年起,李松出任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并于3年后转任驻南非使馆公使。2018年,李松重返外交部担任国际司公使,2019年上任裁军大使。

资料|上观新闻 外交部网站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岩
编辑/赵红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