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双创周北京会场活动正式启动 10大智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6 07:18

昨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启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启动仪式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据介绍,本届双创周北京会场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170项展示中大学生等青年创业群体项目占比达到40%左右。同时,在启动仪式上,同步发布了第一批包括“智能网联公交示范”“智慧养老建设试点”“露地蔬菜无人农场”等在内的北京市10大智慧应用场景榜单,等待各类主体前来“揭榜挂帅”。

170个项目亮相北京双创周

据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赵英俊介绍,今年的北京双创周线下将陆续举办两场市级重点活动,线上平台也将同步呈现重点活动实况。线下的两场市级重点活动包括将于明日举办的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以及9月20日举行的“创响中国”海淀站暨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主站活动。

同时,在往届基础上,此次搭建完善2022年双创周北京会场网络平台,设置“云上展厅”入口,在“新技术助力自立自强”“新业态拓展就业空间”“新动能提升发展韧性”“新生态激发主体活力”4大展示区域展示创新创业项目170项,充分展现北京市双创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突破。

其中,“新技术助力自立自强”展区共展示项目62项,重点展示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新业态拓展就业空间”展区共展示项目53项,重点展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在新业态、新场景下有特色、有特点的创新创业项目。“这里有北京必诺必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原创的高安全性口服驱铅新药,彻底解决‘没有治疗铅中毒的方法(UNICEF2020语)’的世界性难题;有北京春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大硕士毕业生创立)的让国家级非遗文化‘面人郎’实现传承和创新的‘面人郎’艺术项目等等。”赵英俊指出,今年的170项展项,大学生等青年创业群体更多,占比达到40%左右。

除了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北京会场网络平台设计了创业就业专题、重点活动展播、政策服务专区等特色栏目,同步呈现北京创新创业成效和活动周精彩。与往届不同,今年还准备了双创闯关游戏、数说北京双创等特色玩法,延续打造广泛参与、永不落幕的双创周。

首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发布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发布10大智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榜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北京以“筑基”为核心的智慧城市1.0建设已基本完成,北京智慧城市正处在由基本完成筑基的1.0阶段迈向全域应用场景加快开放和大规模建设的2.0阶段。10个智慧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公交示范、无人配送车车路协同应用、朝阳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智能配送站、智慧养老建设试点、全屋智能家居试点、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云办公创新任务、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智能体验场景店、露地蔬菜无人农场。

前期,市发改委协调有关单位,梳理了业务需求、任务目标、技术要求、合作模式等,在各相关部门和区认为可大力推广、各类科创企业进入意愿较为强烈的领域,选取10个智慧应用场景,作为第一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先行发布。上述负责人介绍,首批的10个场景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将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智能网联公交示范项目深入融合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技术,打造国内首个智慧城市专网公交示范应用场景。如,无人配送车车路协同项目通过转化打磨一批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提升无人配送商业化场景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是将助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全方位智能配送站项目通过推动融合感知、轨迹预测等技术落地,力求在选定社区实现机器人全天候即时自动投递。如,全屋智能家居试点将智能家居引入住宅前装,满足智能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的感知与互动,提升居住品质。

三是将助力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如,面向中小微企业协同办公示范云平台项目将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打造居家、移动等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办公新模式。如,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智能体验场景店,集沉浸式消费场景、便捷消费方式、优选品质商品、全链路服务于一体,进一步提升北京数字消费能级。

揭榜主体将获多种形式支持

据悉,10个智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的通知、申报指南及申报材料模板将在各榜单发布单位官网同步发布。为确保公平,也为提高成果质量,发榜单位将组织专家对揭榜主体申报的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并将拟确定的揭榜主体尽快向社会公示。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智慧场景通过“揭榜挂帅”形式吸引各类主体参加,一是希望引导揭榜主体投入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团队,充分展现“硬科技”实力;二是鼓励各主体以联合揭榜团队等形式参与揭榜挂帅,通过头部主体“以大带小”,带动中小型科创主体共同参与;三是要求各揭榜主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注重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此外,相关部门、有关区政府将根据项目实施需要为揭榜主体提供支持,如开放试点公办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广泛推介场景案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