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秋粮稳产丰收“保驾护航”!专家解读:高温趋于缓解 仍需立足抗旱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23 20:03

近期的高温天气导致河南漯河市的部分农田出现旱情。眼下,正是秋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为确保秋粮稳产丰收,当地采取了多种抗旱措施。

河南漯河:多管齐下抗旱 确保秋粮稳产丰收

临颍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是漯河市重要的粮食产区,种植户李晓东承包了千亩大豆田和玉米,眼下,大豆生长到了鼓荚期,玉米则进入灌浆期,均是需要充足水分与养分的阶段。但持续的高温让地块出现干裂,在农机专家的指导下,李晓东用喷枪、喷灌机同时作业,减轻旱情。目前,他家七成的地块已经完成浇灌。

种植户 李晓东:我们现在投入机械设备大概就是一二十台,再有三天,我们这一次抗旱基本上浇完了。

据介绍,为指导农户科学作业,临颍县9个农技推广站的100多名农技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帮助种植户利用井、河、塘、渠等水源补水灌溉、及时追施穗肥,并加强虫害防治监测。

在舞阳县,为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当地加大灌溉水源调配力度,组织启动提灌站,向旱情严重的乡镇输送水源,每日可提灌22万立方米。同时,还协调泥河洼管理所开闸调水。

据了解,今年漯河市秋粮种植面积196.65万亩,为有效缓解旱情,各县区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抗旱机制。

专家解读:高温趋于缓解 仍需立足抗旱

高温少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南方多地土壤墒情明显偏差,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专家表示,虽然接下来几天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但短暂的降雨并不足以彻底缓解高温情况,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干旱风险依然较高。

6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多高温天气,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19天,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尤其是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日数普遍有20~4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其中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浙江大部、四川盆地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偏多16~28天;其间,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尤其是7月以来,浙江中部、江西东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

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室副主任 李森:南方地区这种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部分农作物遭受这种高温热害,主要是像一季稻的话,高温热害指数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是1981年以来最高的,超过了2006年和2013年。

本周,高温干旱将迎来一个短暂的缓和期。然而,短暂的降雨并不足以彻底缓解高温情况,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干旱风险依然较高,降雨过后,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高温热害仍将持续,并继续影响一季稻、玉米产量形成、经济林果等生长。

中央气象台生态和农业气象室副主任 李森:从后期的降水趋势来看,像未来1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还是普遍不到25毫米,农业干旱还是要持续或者发展,所以说南方地区这种夏秋连旱的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也可能会对作物的产量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