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会是手术机器人赛道中的下一匹黑马吗?
科创板日报 2022-08-23 15:03

手术机器人,无疑是近几年医疗领域最火热的赛道之一。

在大热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上,腔镜和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已经比较成熟,腹腔镜跑出了“达芬奇”(直觉外科公司)、微创医疗机器人;骨科也跑出了史赛克、美敦力、天智航等头部企业。唯独血管介入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

“一方面,介入手术是一个新兴的手术类别,在最近十年才快速崛起。另一方面,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结合了影像学、材料学、机器人技术,且属于医疗器械,受到法规的严格监管,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技术门槛及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都是其发展尚处于早期的原因。”CIC灼识咨询经理刘昕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8日,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第一股”润迈德(02297.HK)在港上市,CIC灼识咨询担任其行业顾问。

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获得NMPA批准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产品。但在这样的产品荒漠中,技术的种子已经发芽。

技术价值凸显 资本闻风进场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主要是在手术中进行血管内的器械驱动及手术导航,目前临床更多用于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PCI手术操作难度高,高度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介入操作水平。但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PCI手术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基层地区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率并不高。并且,即使是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医生的介入操作水平也有差异,过重的医疗负担也可能会影响医生操作的精准性。

此外,在介入手术中,医生往往需要穿着沉重的铅衣,连续几小时站在手术台边进行手术,暴露在辐射环境中,长期下来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降低辐射、 精准操作也正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最大的看点。医生可以通过机器人进行远程操作,减少辐射吸收。综合目前各家相关企业披露的临床数据来看,血管介入机器人普遍能让医生减少90%左右的辐射。

同时,机器人将医生的工作转化为机械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及效率,并降低术式对医生个人能力的依赖。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到什么程度了?在近期的一场行业论坛中,已经融资到D轮的唯迈医疗创始人兼CEO杨贺指出,“操作精度已经提升至毫米级,以唯迈的机器人举例,现在力反馈最小可以感知到0.01牛,相当于一根头发丝在手心扫动的压力都能探测到,这是人无法感知到的。整体来说是提升了手术精度,保证了术中的安全性提升、术后血管的恢复情况。”

对于学习曲线缩短,杨贺也举了两个极端例子作为例证:非临床专业人士的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借由机器人,可以熟练地在动物身上完成冠脉支架的操作,“这个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位年资非常低的医生,原则上可能是没法上手术的,但其人生的第一台介入手术通过机器人完成了,而且很顺利。

当行业的关键发生变化时,资本敏锐地感知到了。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至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发生多起金额近亿、过亿的融资事件,其中还不乏连获2轮及以上的。

图|2021年至今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融资情况

但谈到该赛道投资情绪高涨的现象,业内也颇有争议。拥趸者认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减少医生所受辐射,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及效率。反对者则认为其发展除与技术本身相关外,还受适应术式、收费模式等影响,商业化的逻辑还没有走通。

大规模商业化能否实现?

一项技术能不能落地,最根本的在于医院管理者是否有动力去购买这项技术。

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飞看来,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医生资源,“现在我们医生做介入手术的时候仍然要穿着20-30斤的铅衣,如果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上已经有很好的效果,那出于保护医生的角度,医院管理者也是有动力去引进的。”

此外,郭飞还表示,从达芬奇机器人装机量的逐年上升,也可以看出医院管理者对新技术的接纳度。“而从手术量的角度来看,相对于腹腔镜机器人,血管介入机器人还适用于更多科室,如神经、冠脉、外周都能用。”

进一步看到定价方面,杨贺站在企业的角度表示,尽管血管介入相较其他手术机器人的赛道起步较晚,但却是真正与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国产企业在早期就参与进去。“比如腔镜机器人在前几年还没有国产选择的时候,定价是非常昂贵的。但在血管介入机器人这里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肯定相对是一个更合理的价格。”

灼识咨询站在行业研究者的角度也认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未来很可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刘昕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家政策对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持续支持,“十三五规划”倡议大力发展手术机器人,支持手术机器人上游零部件的精细化自主开发,并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商业应用,为国内机器人自主创新研发奠定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远程技术的日趋成熟也将推动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远程接入技术有效地摆脱了地域限制,减少了对医生实地操作的依赖。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接受治疗的机会,亦拓宽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潜在市场,有望加速机器人手术的普及。

综上,尽管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目前仍处早期发展阶段,甚至未来还有很长一段商业化落地的道路要走,但我们看到,产业多方参与者都对其抱有很高的期望。灼识咨询还根据数据统计及市场趋势预测,2022年全球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规模约为1.82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长至44.8亿美元,对应2022-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9.2%。

血管介入,会是手术机器人赛道中的下一匹黑马吗?时间会给出答案。

文/ 科创板日报记者 朱洁琰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聚焦2024服贸会 | 机器人进手术室 助力医疗精准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第二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5
北京亦庄助推机器人企业加速创新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4
国内首例小儿外科单孔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 500公里外机器人“隔空”切阑尾
南方都市报 2024-09-03
半两财经|精准、微创、远程手术……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国产手术机器人前沿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北京积水潭医院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在中关村论坛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国产医疗机器人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3-05-21
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完成首批临床试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