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向“前排失语症”说不,用“能说善写”助力精彩人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9 14:20

最近在网络上,“前排失语症”这个说法成了网络热词——即用来解释一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想表达某种强烈的观点或感受时,却无法将其诉诸文字,以至于“失语”的情况。(8月18日《广州日报》)

所谓“失语”,原本是指医学领域一种名为“失语症”的疾病,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障碍。“前排失语”正是由此衍生而来,“前排失语症”多表现为人对文字输出的把控能力下降,在需要进行逻辑完整、复杂长篇的文字表达时,却出现提笔忘字、只用表情包表达想法、一写东西就忘词等语塞现象。

现实中,不少人面临着表达匮乏的“荒漠困境” ——心中虽有千言万语,提笔却不知从何写起,程度不同地患上“前排失语症”。究其原因,可以“用进废退”的进化学理论来解释。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交流、学习、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大减少。有些人因为平常很少动笔,导致笔力逐步退化,表达时容易出现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等情形。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随着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繁忙。闲暇时间,不少人习惯于观看快节奏、休闲娱乐的视频为自己减压,而深度阅读不够。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人想表达时却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有的则因为肚里墨水不多,陷入“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会写”的怪圈。

事实上,一个人倘若患上了“前排失语症”,远不止于给其社会交际带来烦恼。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竞争更加激烈,文字表达能力愈显重要。即使你不是靠嘴巴或写作吃饭,但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企业招聘都需要面试;无论是当领导,还是做普通员工,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倘若患上了“前排失语症”,轻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给个人形象减分,给个人魅力减色,重则丧失人生发展的机会。

肚里有货,才能下笔不慌。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发出这样的警告:一个人学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前排失语症”提醒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快浏览”和“深阅读”不可偏废。即使拥有高学历的人也要常怀“本领恐慌”,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于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借助“深阅读”,不断增强自己对于“前排失语症”的免疫力,为拥有良好的口才和笔力打下坚实基础。

《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思、行”是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增强文字表达能力,既要常学常新、常学常悟,也要常用常练。正如专家所言“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该进行口语交流的时候也不能逃避”。事实上,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养成常写读后感、每日记日记的好习惯;多参加单位或者社会上征文活动;积极争取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假以时日,便能量变产生质变,熟能生巧,变得能说善写,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常常妙语连珠、妙笔生花。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虽然说,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知易行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持勤学苦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定能远离“前排失语症”,并以得心应手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出色表现,为精彩人生提供有力“助攻”。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