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将成全国种业创新高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30 15:26

力争到2025年,把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成为全国种业的创新高地;到2030年,发展成为全球种业的创新高地......7月30日,在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的种业园区和基地发展分论坛上,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隆重亮相,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德松就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相关情况作推介。 

微信图片_20220730152454.jpg

打造种业“两区两中心”

为积极响应国家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年,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先行一步建设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南部。园区正牢牢抓住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依托城市副中心发展大局,全力打造种业“高精尖”,做强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在十年坚实发展的基础上,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目标明确、步伐稳健。”王德松表示,通州区按照聚焦种源安全、紧跟科技前沿、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产业优先、面向国际舞台的原则,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先行区、国际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种业创新成果汇聚转化中心和国家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的“两区两中心”。力争到2025年,把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发展成为全国种业的创新高地;到2030年,发展成为全球种业的创新高地。 

5项重点任务做优做强现代种业 

为做优做强现代种业,“筑核、创新、整合、拓链、开放”,5项重点任务规划在园区应运而生、因势利导。

园区高站位“筑核”,保障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汇集国内顶尖种业科研力量,联合打造种业创新研发中心,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加速建立种质资源战略保存及中转平台,共建战略物种商业化育种体系开发平台,形成优质品种研发“聚合力”。多维度“创新”,引领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建设农作物表型与基因型鉴定平台,种业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商业育种等公共科研平台;聚焦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育种等技术应用,创新实施生物育种“双创”行动,打造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深层次“整合”,推进创新成果数据汇聚转化。建设集区域试验、DUS测试、抗性鉴定、生产试验于一体的植物品种测试中心;建立生育育种成果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和通州区国际种业智库,形成以BT+IT为典型特征的高效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打造“体系化”种业科技应用新场景;设立园区种业创新基金,引进种业科技成果交易机构,打造实体交易中心,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展示示范。

高效率“拓链”,推进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引进培育一批国际种业龙头企业,建设由种业到农产品的全链式供应体系。探索发展“科技、文化、品牌”理念支撑的生物育种科技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种业会展经济等产业新业态。关联“科技与生活、都市与农业”,建成于家务农业公园。

高规格“开放”,推进中国种业走向世界。以举办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为契机,培育高层次会展经济,搭建种业国际交流和交易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成果技术交流和转让交易,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监管和国际交流培训,开拓国际种业市场。推动园区优势品种走向世界,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为聚集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北京种业对外开放的展示窗口。 

新技术新产品在园区示范应用最高获千万奖励 

王德松介绍,为支持现代种业的高速聚力发展,全力打造“两区两中心”的战略定位,通州区针对企业集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新品种培育推广、成果转化交易等方面,拿出了“种十条”的政策保障。

在产业主体培育方面,对引入的优质种业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在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对每个新认定的研发平台,最高可获得奖励250万元。在科技创新支持方面,对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每个最高奖励200万元。在种业环境优化方面,新技术新产品在园区示范应用,最高奖励1000万元;国家级、市级科研育种项目,可按1:0.5给予配套奖励。在种业人才服务方面,对优秀种业人才,在进京落户、人才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