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将论文写在“定点帮扶”路上
科技日报 2022-07-27 21:55

十年来,25所定点帮扶云南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派出9批次230多名挂职干部和第一书记,到滇西一线和基层干部群众并肩战斗。大概1万多人次深入帮扶县进行考察调研,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1亿元,累计培训了基层干部、技术人员20余万人次……与此同时,这些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把先进的理念、人才、技术等经验要素带到云南,在教育、医疗、产业、科技、智力、生态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帮扶工作,有力推动了云南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7月26日,在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效的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王云霏列出了一连串的数字和案例,表达了对定点帮扶高校的感谢。

2012年,教育部组织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定点扶贫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1所直属高校参与滇西专项扶贫任务。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八年脱贫攻坚战,两年乡村振兴路,75所直属高校全面投入,攻坚克难,接续前行。

2018年,教育部还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五年来,高校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高校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6项。科学研究支撑行动,引领农业科技进步。比如,天津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了生物农药品种在微生物底盘中的高效合成,从根本上解决农药原材料来源受限及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自主开发的基因编辑器CAS12ij,为我国种业振兴提供了核心关键技术支撑。

高校还着力解决掣肘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瓶颈问题。五年间,高校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围绕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应用,针对破解我国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科技支撑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例如,同济大学采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循环农业模式,建设阜南县有机废弃物消化生产生物天然气基地,总投资10.44亿元,作为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样本向全国推介。

高校的成果,也成为培育乡村振兴的产业动能。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打通转移转化通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极大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雷朝滋说,“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通过开展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引导各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在高效育种、智慧生产、现代化加工等农业前沿领域加快部署,加快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帮助深挖农业农村多元功能和价值。“我们将强化高校智库功能,辐射带动更多高校和师生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中国模式和路径,有效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雷朝滋强调。(记者 张盖伦)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丰收节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招联助力“三农”展时代风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清华-南涧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研讨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2
“智爱妈妈·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女性带头人在线讲述乡村振兴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1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外交部定点帮扶云南两县30年工作纪实
外交部网站 2022-08-30
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小院支持力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教育部网站 2022-08-23
高校帮扶乡村产业关键是育人
经济日报 2022-08-08
教育部:拟于近期开展“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
新华网 2022-07-27
助力乡村振兴 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年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