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学院先后因为类似事件被曝光,无疑会令大众质疑“速成博士”恐为二本高校“晋升”乱象的冰山一角。无论是邵阳学院公开选拔本校教师,还是邢台学院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却被质疑入围者是本校教师,这类前往国外攻读博士再引进回来任教的模式其实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早在2019年,央视财经就报道,韩国《东亚日报》曾发表题为“来韩留学速成博士,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的社论,提到了韩国某大学招收中国博士留学生,12天即可完成一学期课程一事。网友因此嘲笑韩国居然成了国内某些大学的“高素质”教师孵化器。虽然选送本校教师赴外读博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结合近几年部分高校批量速成博士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的确存在“注水”之嫌。
博士培养之路十分漫长,攻读博士往往需要花费5年左右时间,甚至更长。但邵阳学院和邢台学院的这批博士学制仅在两年左右,几乎减半。这次邢台学院选聘的韩国博士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毕业于韩国又石大学,据其网站简章介绍,该项目学制为2.5年,每次学习2个月且均在寒暑假,还采取中韩双语授课,学生修完专业课并通过论文答辩即可获得该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如此低的入学和拿证门槛,都是为了达到“速成”目的,学制时间直接砍掉一半,如此培养出的博士能够担负起未来的学术研究项目吗?他们的授课质量能有多大的提高?
除了速成,这些博士往往还被批量化定制。之前,邵阳学院23名菲律宾博士他们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可此后,他们将被送往文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等各个专业不对口的学院任职。这次邢台学院送往国外培养的博士,13人中有6人都统一攻读教育学,这同样令外界担忧,是否会出现“专业不对口”现象。在博士学术圈,往往禁忌“近亲繁殖”,为了避免研究方向和思维模式的雷同,老师多半会让自己培养的博士去其他大学任教,一个学院也会从不同大学引进不同“流派”的博士,以此保证学术研究和人才发展的多样化。而批量化培养的博士,又统一回流到同一所大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如何能够保证“百花齐放”呢?
高校批量引进“速成博士”,让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不过是为了以此展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学科建设成绩,并进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罢了。但速成和批量显然无法保证博士质量,也对这些博士老师未来可能会教育的学子们极为不负责任,根本就是一场人才培养的双输闹剧。湖南省教育厅网站已经就邵阳学院引进博士有关情况发布了通报,邵阳学院没有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博士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不当做法。目前,省教育厅已责成邵阳学院纠正,并对校党委书记彭希林给予免职处理。通报的目的很明确,即希望通过惩戒,叫停所有不重视质量、只追求提升教师博士学历比例的联合培养模式。
要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我们需要建立高标准的学历学位认证制度,关注培养过程、培养方式、课程质量,杜绝“注水”学历被认证现象。另外还需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评价学校不能只看博士数量,破除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价中的唯学历论,让地方本科院校真正实现错位、特色发展,踏踏实实做好本科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文/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