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号严监管仍有游戏顶风作案 软件下载站成了“帮凶”
证券时报 2022-07-21 09:12

近年来,我国对游戏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到2021年,版号、实名制、防沉迷系统等已经成为游戏产品上线运营的标配。6月份以来,多个省市公布了近期违规运营游戏处罚案例,处罚数量明显超过去年同期。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不少无版号运营的游戏,还有许多游戏未落实实名认证和防沉迷要求,违规运营。严格管理下,这些违规游戏如何上线运营?记者发现,数量众多且缺乏监管的“下载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多地处罚违规游戏

近期,上海市一起游戏违规处罚案例受到业内高度关注。上海市某信息技术公司在未取得游戏出版物版号和审批文号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先后出版7款网络游戏。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被处以没收全部违法所得、罚款约111万元的行政处罚。

这是近期对无版号运营游戏的处罚中,涉及金额较高的一起。

据记者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江苏、上海、湖北、广东等多十多个省市公布了对违规运营游戏的处罚消息,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

和上述上海案例一样,被处罚的游戏主要涉及的违法行为系无版号运营游戏,另有部分游戏因未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被罚。

201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要求游戏产品上线前履行版号申领手续,自当年7月1日起,无版号游戏不得上网出版运营。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对于游戏版号发放和管理日趋严格。严格监管下,为何仍有游戏无版号违规上线运营?

北京韬安律师事务所司斌斌律师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市面上之所以仍然能看到一些无版号运营的游戏,一方面是因为版号数量过少,成为稀缺资源,且版号申请的周期不可预测,满足不了游戏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司斌斌表示,还有部分小渠道或运营平台,基于短期商业利益的考虑,铤而走险,对无版号游戏上线审核不严格,纵容了无版号游戏的上线运营。甚至以“教育”或“社交”等类型APP名义,将其上线运营平台,以规避游戏版号的审核。

下载站成重灾区

应用市场是游戏发行的重要渠道。目前,各应用市场对于版号的要求已十分严格。主流应用市场均已明确规定,包含付费功能的游戏产品上架前需提供版号。但记者发现,部分专业从事应用上架的企业,却在采取多种措施,规避应用市场的审核机制,成了“帮凶”。

“暂时没有版号的话,我们可以先帮你上,但没有版号不能保证一定能上架成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一位从事应用上架服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之前他已有多个无版号游戏上架的成功案例。“成功率说不准,有可能一下就成功了,有可能上几次都会失败,就看审核把关严不严。”

相对于审核严格的主流应用市场,数量众多的软件下载网站,无版号游戏更为集中。记者了解到,软件下载站发布的游戏,通常由企业或个人主动上传,或由站方直接从游戏公司网站上抓取下载包,并提供给用户下载。

这类平台大多专业性不强,审核力量薄弱,基本不对游戏版号进行实质性审查,直接导致平台上无版号游戏扎堆上架。许多无版号游戏甚至有意利用这一漏洞,将这些平台作为推广运营的重要渠道。

以一个名为“PC6下载站”的网站为例,记者近日检索发现,该平台推荐的14款“最热”游戏中,就有9款未能检索到任何版号信息。在“冒险解密”栏目推荐的14款游戏中,也有6款未查询到版号信息,其中还上架了部分境外游戏。

“主流应用市场对于政策执行会比较认真。但很多中小网站,对于监管抱有侥幸心理。只要还没查到自己头上,干一天算一天。”苹果应用商店服务商量江湖联合创始人史建刚对记者表示。

“另外还有能力问题,比如苹果应用商店配备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他们是有能力去执行现有版号政策的。但如果是一个盈利能力不是很强的渠道,他们可能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去甄别版号,或者需要更高的成本。”史建刚说。

市面上软件下载平台数量巨大,其中很多由个人运营,依靠搜索引擎引流,长期处于监管空白地带。此前,部分游戏甚至出现过因为无版号运营而面临处罚时,无法将游戏从这些下载站下架的现象。

今年6月,广东省肇庆市公布的一起无版号游戏处罚案例中,被罚公司法定代表人就提交《情况说明》称,公司在案发前已在游戏平台申请停止运营被罚的两款网络游戏,但由于游戏平台未及时处理,导致案发时两款游戏仍然能在游戏平台上下载及运行。

防沉迷缺失应重视

无版号游戏,除了自身合规问题上的风险外,还面临较高的防沉迷及未成年人保护风险。目前,国家已经建立统一的实名认证官方系统,实名认证、防沉迷已经成为主流游戏产品的“标配”。但记者发现,现有违规运营的无版号游戏,这部分功能普遍缺失。

7月17日,记者连续测试了前述“PC6下载站”上的9款无版号游戏,其中大部分也无实名认证和防沉迷设置,部分游戏甚至不需要任何账号便可使用。还有部分应用安装后,手机系统提示为“风险应用”。

“无版号游戏无法接入官方实名认证系统,只能通过自己建立或与第三方合作建立实名认证系统,这种非官方的实名认证系统,难以保证玩家年龄和身份认证的真实性,可能使大量未成年人进入游戏,从而因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而遭到行政处罚,这种处罚案例也不少见。”司斌斌介绍。

今年6月,北京市公布了多起违规游戏案例。其中,北京某信息技术公司自营的游戏平台含6款H5网络游戏,存在于每日22时至次日早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违法行为。还有网络游戏未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两家公司被处罚的原因均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相比把关较为严格的版号审核,目前各大游戏渠道并未对游戏产品是否接入防沉迷系统提出实质性要求,也并不进行实质性审查。这意味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功能的完善,更依赖游戏企业的自我审查以及有关部门的执法检查,出现漏洞的可能性更大。

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孙磊告诉记者,在游戏产品中,防沉迷和未保的优先级要远高于其他工作,即便先不讨论版号问题,落实实名制跟防沉迷也是游戏产品当下必须要做的工作。

“在目前的环境下,版号发放的数量不太可能明显上升。如果短期没法获得版号,至少目前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把实名制、防沉迷等工作先做好。”孙磊认为,防沉迷和获取版号其实是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你可以暂时没有版号,但无论是否开内购,必须要落实防沉迷。”

倡导有序退出

版号规则已运行多年,对于游戏市场的规范化和精品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出现的违规运营问题,主要集中于数量众多的中小游戏厂商。

记者了解到,许多中小厂商之所以未主动申请版号,一方面是因为申请存在一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而更多的是在现有监管政策下的侥幸心理。

从实际行政执法的公开案例来看,由于执法资源有限,目前真正被处罚的游戏案例相对不多。各地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也主要以受理举报为主。一般是因为游戏被用户举报,或游戏有不良内容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从而产生行政处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的监管政策适中,既为部分企业生存发展留下了空间,同时又能够对违规行为形成威慑。而游戏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

“从立法层面上,有关政府部门对游戏版号的监管已十分严格,甚至时常被一些游戏行业从业者指称过于严厉。我个人认为,对于游戏版号的严格监管,有利于游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对游戏版号的监管适中,处罚力度合适。”司斌斌说。

史建刚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政策的执行并不是打了折扣,而是有一定的滞后。目前无版号游戏的量可能还比较大,政策层面其实是倡导大家逐步主动退出,这更符合当前游戏行业的真实状态。”

“目前游戏行业监管趋严的大环境暂时不会改变,对于游戏版号的数量和审核速度,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企业能做的就是在游戏内容上尽量合规;在防沉迷系统和未成年人保护上,要坚决落实到位。同时要及时处理游戏内容及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做到合法合规运营。”司斌斌说。(证券时报记者 吴志)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