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据报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连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汇集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6628门、高等教育2.7万门优质课程,开通3个月浏览量29亿多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城乡学生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帮助农村地区教师线上协同教研、备课辅导,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智慧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已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线课程的开发建设,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问题。下一步则需要进一步解决各地各校怎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问题。这一方面要加强对实施智慧教育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则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避免把提供优质教育课程资源与提供高质量教育划等号。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首先得益于我国加快推进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据报道,2020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就已达到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数量超过400万间,其中87.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但这只是第一步,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在技术上实现覆盖各学校,但怎么达到教师终端与学生终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还面临两大现实问题。
其一,终端设备和日常数字化服务的费用谁来出?今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在各地推进智慧课堂、智慧作业应用过程中,要坚决禁止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购买终端设备和数字服务,防止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他指出,这种应用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优化了学校的网络基础环境,统一建设了智慧教室,配备了学生的学习终端,但是更多的地方,可能还不大具备这样的财力和技术条件,主要是财力保障因素。
推进智慧教育落地,不能把成本转嫁给学生(家长),而必须完善经费保障,应保障学校推进相关教育改革的经费。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教育,智慧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一些地方还会出现推进智慧教育中的乱收费问题。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依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教学、评价、研训和管理等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要求完善经费保障,地方各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通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支出结构,通过相关经费渠道大力支持教育新基建。各地在加强经费保障时,要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在具体执行时,要进行公开招标,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
其二,智慧教育资源,如何得到有效使用?舆论普遍认为,推进智慧教育,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乡村孩子也可享有城市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但是,如果乡村学校上课,就组织学生看城市学校教师录制的课程,或者上直播课,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吗?在线教育有其突破时空限制、共享资源的优势,但是却存在个性化、交互性弱的不足,就让学生看直播(录播)课,很难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利用丰富的智慧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基础教育存在的应试倾向,一些学校利用智慧教育资源、给学生布置智慧作业,出发点还是应试,依旧聚焦知识训练,这就难以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创新作业,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与学科素养。因此,要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