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应链全球优势,新融资总额超百亿美元
澎湃新闻 2022-06-29 11:02

目前,来自中国工厂的电动汽车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近四分之三,在加工稀土元素(如电池中使用的氧化物、金属和磁体)方面占90%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进一步巩固在全球新能源技术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国内三家电动汽车电池及材料公司正在寻求超过100亿美元的新一轮市场融资,其融资金额将超越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同一领域所投入的资金。

上周,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完成了一笔巨额定增。宁德时代(300750.SZ)6月22日发布公告称,此次定增发行价格为410元每股,募资金额总额近450亿元人民币。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和国内汽车制造商(如吉利)的重要电池供应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和路孚特Refinitiv的数据,包括最新的大宗股票发行,宁德时代自2018年在深圳上市以来,已融资约130亿美元,约合890亿元人民币。

宁德时代(300750.SZ)股票走势图

在前述融资方面,国外投资者也纷纷加入,其中包括摩根大通、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麦格理银行和汇丰银行,共占约32%的发行额。

华尔街投行Bernstein驻香港高级分析师Neil Beveridge表示中国正将自身定位为新能源技术硬件领域的“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并争取最多的市场份额。

有投资者透露,在深交所上市的天齐锂业(002466.SZ)计划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目标筹资10亿至20亿美元。天齐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新能源核心材料供应商之一。研究机构Dealogic数据显示,这将是港交所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自6月初以来,天齐锂业在深交所的股价已飙升超过21%。

天齐锂业(002466.SZ)股票走势图

在上交所上市的另一家国内大型原材料供应商华友钴业(603799.SH)在6月19日发布公告,其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7万元。该笔资金将大部分用于华友钴业在印尼的合资企业——印尼华山镍钴公司的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印尼华山镍钴公司主要在印尼加工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镍。贸易公司托克(Trafigura)表示,全球90%以上的电池级锂由中国冶炼厂生产,同时这些工厂也负责加工全球大部分的钴、镍和其它关键电池材料。

华友钴业(603799.SH)股票走势图

《金融时报》报道称,其他国家也正在试图缩小差距。美国近日与澳大利亚稀土商Lynas Rare Earths签署了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协议,建造美国首批重稀土分离设施之一。今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向黑斯廷斯科技材料公司(Hastings Technology Materials)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用于在西澳大利亚州开发稀土矿和冶炼厂。

根据华尔街投行Bernstein预测,随着电动汽车需求日益增长,到2025年,全球电池容量预计将以每年40%增长,从2021年的823千兆瓦时增至3252千兆瓦时。随着美国和欧洲进一步对本土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加大补贴力度,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市场份额可能略有下降。但预计到2025年,中国份额仍可占到三分之二左右,欧洲份额预计从15%扩大到20%,美国份额预计从8%扩大到12%,宁德时代则将继续保持其20%的全球市场份额。

此外,尽管我国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市场份额将略有下降,但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目前,我国建造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单位成本约为6000万美元每千兆瓦时。但随着工厂规模的迅速扩大,未来几年成本或将缩减到5000万美元每千兆瓦时左右。而未来10年全球建造同类工厂的平均成本约为7800万美元每千兆瓦时。

目前,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LG、韩国SK集团和三星(Samsung)在内的韩国企业,对中国关键电池材料的依赖程度高达60%,这些企业正在试图减少其依赖度。不过,韩国汽车集团现代(Hyundai)旗下的起亚(Kia)品牌,计划在一款新电动汽车车型上使用宁德时代电池,这将标志着非韩国制造的电池首次进入韩国市场。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又打压!美国发布电动车补贴新规 中国供应链企业将受限制
财联社 2023-12-05
首届链博会智能汽车专题论坛举办 特斯拉称赞中国供应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30
有关磷酸铁锂电池供应,中欧两家巨头签了
观察者网 2023-11-22
福特董事长:美国尚未准备好在电动汽车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
澎湃新闻 2023-06-19
“宁王最大对手”欲夺城池?据称正研发能量密度更高的LFP电池
财联社 2023-02-21
总投资176亿元 化工巨头巴斯夫将在印尼合资建设镍钴工厂
界面新闻 2023-01-22
马斯克定义能源独立:“锂电池是新的石油”,中国领跑全球
澎湃新闻 2022-07-14
国际能源署:电动汽车销量激增将增大供应链压力
中国经济网 2022-05-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