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的航空工业一飞院研制的TP500无人运输机完成首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是国家在政策端积极信号的释放,另一方面是诸如中航工业等“国家队”的跑步入场,都在货运无人机行业持续激起朵朵浪花。
国家队跑步入场
资料显示,此次航空工业一飞院试飞成功的TP500无人运输机,可满足500千克级标准载重、500千米半径范围的无人驾驶航空货运覆盖,最大航程1800千米,是一款通用型大载重无人运输平台。
本月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也正式宣布,下属航天飞鸿延庆无人机装备产业基地近日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
该项目为国务院国资委“十四五”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建设“1个数字化制造管理平台+4条无人机数字化制造生产线+5个共性能力中心”。
去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向社会发布“飞鸿”无人机品牌,涉及多个系列、多种用途的全系列无人机系统产品集体亮相。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唯一的无人机总体单位和无人机产业平台,海鹰航空通用装备公司也在包括北京、沈阳、芜湖等地,招聘无人系统总体技术研究、无人机气动技术、无人机协同控制算法技术等岗位员工。
风来了,市场打开空间
诸如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等“国家队”的集体加速入场,并非无的放矢,无论是政府政策层面,还是地方配套落地项目及政策,都在为货运无人机行业的全面起飞推杆加油。
2020年发布的《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首次明晰,民用无人机制造的行业管理部门由国务院工业主管部门负责,运行和管理部门由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即民航局负责,产品认证与监督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今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则提出,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运输投递,稳步发展无接触递送服务。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强调国家邮政局接下来重点推进的工作就包含综合运用无人车、无人机,鼓励开展无接触递送服务。
6月份,民航局印发的《“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则更为具体的提出,从通用航空领域多元、特点各异出发,按照“五纵两横”组织框架,明确重点任务。其中,“五纵”包括公益服务、新兴消费、短途运输、无人机应用和传统业态等五大重点领域。
对此,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通用航空是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关键举措,而无人机发展将开辟民航智慧创新发展新赛道。
地方政府对于货运无人机行业的政策支持也是全面开花。
云南省2022年-2024年的物流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明确指出,支持玉溪市基于玉溪支线机场,合作打造无人机物流枢纽,为全省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积极引进无人机运营企业,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合理利用现有机场资源,构建无人机货运网络。
前瞻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亿元,根据市场发展现状预测,到2027年这一数据将超过1700亿元。
民企抢跑,技术先发优势明显
据了解,目前国内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但是从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考量,物流配送无人机的需求量巨大,目前主要因为适航标准等原因尚未大规模实现商用。
海外媒体报道称,英国皇家邮政5月份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内大幅增加无人机的使用,新增“50条无人机路线”,将为英国的偏远地区提供更快、更方便的服务。
事实上,国内物流巨头诸如顺丰、京东、圆通等均早已下场参赛。
央视新闻报道,2017年10月26日,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星公司”)研制的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这是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飞机全长11.84米、翼展12.8米、高4.04米,最大起飞重量3.4吨,是当前国内外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大家伙”。它的货仓容积为10立方米,有效载荷达1.5吨。
该货运无人机首飞当天,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曾出席现场。该事件当时在物流和无人机行业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资料显示,朗星公司是国内首批3个适航试点单位,且AT200为民航大型无人机试点项目。AT200已经完成了包括高空长航时、高海拔转场、大商载飞行在内的多科目测试飞行,展现出了具有良好的短距、简易起降能力和大载荷、大航程、全天候飞行等诸多优异性能。
业内人士认为,货运无人机物流行业“国家队”的发力入场,释放了行业政策松绑的信号,也为行业注入了竞争活力。但同时也为已进入者,或者是计划切入的企业提了醒,未来是否有能力和实力在巨头扎堆的货运无人机行业生存及生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