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行动计划是北京落实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城市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生动实践。5年来,北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引导重大项目和优质资源要素优先在城南精准布局,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城南地区发展短板不断补齐、发展格局逐步清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城南地区正在强势崛起。未来,城南地区释放更多发展空间,聚集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承载更多首都功能,在减量发展刚性约束下,努力成为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6个千亿级产业群 支撑城南强势崛起
强化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化优势凸显。城南地区着力推动功能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深耕细作重点领域和细分行业,着力打造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城南地区涌现出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由企业简单聚集不断向集群创新、转型跨越转变。以经开区为例,高端汽车是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布局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燃料电池产业,已形成以奔驰、北汽新能源等为龙头,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创新型研发机构为代表,以百度阿波罗公园自动驾驶基地、小马智行等智能网联翘楚企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成为经开区乃至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城南近年来的发展,用“突飞猛进”也不足以形容。5年来,城南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457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956亿元,增长52%,占全市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5570亿元增长到9063亿元,增长63%,产业结构从一般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全面转变。
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打造全产业链创新体系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全产业链的医药创新体系,园区聚集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院所,科兴中维、热景生物等159个高精尖项目,经过多年夯基垒台,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提前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发展,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生物制药、创新化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园区120余个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CXO、产品注册和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细胞基因治疗、数字医疗、医美等前沿细分领域作了重点布局。”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副总经理申海成表示。
此外,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还探索“科技+医药+金融”产业融合模式,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领域融合发展。目前,基地聚集了“AI+医疗”一批高端项目,正在酝酿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吸引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产业发展中;出台产业促进政策落地配套办法,为企业量身打造支持政策。
为土地制度改革 提供“城南方案”
近年来,城南地区用改革创新努力破解机制性障碍和政策性“瓶颈”,在“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产业用地改革、集体土地入市等重点领域,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举措,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全市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城南方案”。
比如,大兴区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破冰入市,累计成交土地22宗,率先构建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开创了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新模式,探索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的创新路径,为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了典型样本。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输出“亦庄模式”,系统性重构土地管理政策,推行土地弹性出让、试点代建厂房,实行分区域土地一级开发成本统筹平衡,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经验在全市自贸区推广。 文/本报记者 蒲长廷
探访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
学生亲自照料蔬菜 收获成长喜悦
城南地区加速布局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注重质量提升,大批北京名校在城南落地开花。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位置的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探访。近年来,这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公立校,围绕“做有使命感的中国人”校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成为学生心中一所可以闻到“幸福味道”的学校。学校的“零点体育”活动、“悯农园”耕种,引发学生积极参与,也赢得了家长的认同。
走进学校中央大厅,师生们手工制作的“遇见阅读、圆梦未来”8个大字吸引了北青报记者的注意,这与刚刚过去的高考语文微作文题目中提及的“阅读带来审美愉悦”不谋而合。“我们坚持办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教凯表示,学校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连续多年在小学阶段开展“零点体育”活动。2021年,学校又在中学阶段发起“无限体育”,不限时间段和地点,让学生通过健身App累计每周慢跑总距离,完成5公里距离。“如今,学校又将‘零点体育’提升为‘零点体育+’,将体育活动和课后服务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不同的活动。”王教凯表示,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在课后服务阶段开设了多项艺术活动。合唱、戏曲、京剧、快板等等都有,学校的体育和艺术老师都觉得自己在学校里找到了位置。
在强身健体和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学校还在劳动实践环节为学生打造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在小学部教学楼旁的空地上开辟一片区域,命名为“悯农园”,让学生亲自照料蔬菜。“我觉得做教育本身就是做土壤,学校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土壤,学生就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学校希望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们去感受静待花开的过程,通过植物的生长来体会自己的成长,感受到经过努力收获的喜悦。”王教凯认为,身为校长的自己很幸福,每到收获季很多学生会把自己亲手种的蔬菜送到办公室让他品尝。“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激动,因为我眼中看到的不是蔬菜的收获,而是学生的成长。”王教凯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