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萱是一名孤独症儿童,赵心月和王鲁仪患有听力障碍,都来自山东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在前不久由北京市多部门联合举办的“文明游园·青春添彩”主题宣传文创作品征集活动中,张雨萱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黄子轩联合创作的海报作品荣获特别创意奖,赵心月和王鲁仪的参赛作品也分别入围。
该校美术教师张晓冬告诉记者,这不是学生们首次获奖,学校学生曾多次参加省级、全国甚至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并获奖。
张晓冬是张雨萱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张雨萱是一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刚入校时,她甚至有自残、自伤和攻击行为。然而当她画画时,会非常专注,情绪也会平稳下来。张雨萱很有绘画天赋,进步非常快。刚入校时,她还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线条,经过五六年的训练,现在已经可以临摹复杂的作品。她的自控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生活自理也完全没有问题,在家里还能帮助父母干一些简单的活儿。
学校另一位美术教师王姗姗对记者说,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是让他们向世界展示和表达自我的契机。
王姗姗是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在她来到学校之前,该校的美术课一直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学生们也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美术课开设在一间同时用作锦旗制作和书画装裱的工作室里。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李栋栋告诉记者,美育是培养特殊孩子形象思维的最好途径,因此学校十分重视,于2013年开辟了一间独立的美术教室,并由王姗姗负责。2016年,张晓冬老师来校任教,如今,学校共有4位专业的美术教师。
王姗姗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大学期间做义工时,就曾接触过残障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开启特教生涯后,她为孩子们设计了很多颇具特色的美术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画画虽然是很有乐趣的事情,然而学会扎实的技法却需要长期不懈的练习,孩子们正值贪玩的年龄,有时也不免“犯懒”。“爱之深,责之切”,为了让孩子们克服惰性,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王姗姗有时也不得不对他们严加管教。
“因为他们有先天性缺陷,如果再不努力、勤奋,以后怎么在这个社会自立?”她经常告诉孩子,不能因为自己是有障碍的孩子,就要求获得溺爱和补偿,而是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做一个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找到擅长的事情,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拥有一技之长,王姗姗还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学习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湿拓画,并传授给学生们。王姗姗告诉记者,湿拓画也被称为大理石花纹纸艺术,是一种古老的作画方式,王姗姗学习并掌握了这门技艺后,向校领导提议开设课程,并成立了湿拓画社团,在教学生制画的同时还制作出了雨伞、书签等各种湿拓画的衍生工艺品。她说,“如果这些孩子以后不能考上好的大学,他们至少可以开一个文创衍生品的小店,养活自己,实现自理和自立。”她还说,“我给孩子们提供不了其他帮助,只能用自己的专业,指导孩子们学习一些技能,让他们多一个谋生的手段,不浪费在学校上课的时间。”
下一步,王姗姗计划专门举办一个湿拓画融合活动,让学生的湿拓画作品走进公园、社区以及更多的场所,让湿拓画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既是为了推广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为掌握这门技艺的孩子们做宣传。”王姗姗说。
特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陪伴和教育他们需要付出更多心血。一间美术教室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也承载着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希望。这里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教师的付出,是他们共同的温暖的家。今年,又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家长们却舍不得告别。赵月悦的妈妈说:“这间美术教室里充满着温暖,也充满了孩子们的美好回忆。现在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很舍不得这间教室,更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张雨萱的妈妈说:“在老师的教导下,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变得愈发自立、自信、自强,也愈发朝气蓬勃。”
王姗姗告诉记者,美术教室之所以加入中国青年报社“温暖一平方”,是因为彼此都有着传递温暖的初衷。“我们想借助‘温暖一平方’这个平台,呼吁全社会给予残障儿童更多关爱,也呼吁残障儿童的家长们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他们虽然是特殊儿童,但孩子们仍然可以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和这个世界交流,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作为这群特殊孩子的‘第二任妈妈’,将带着他们向上向善地成长,接受来自这个世界的温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李栋栋表示,今后,学校会进一步将美育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们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出他们创造美的热情。作为“温暖一平方”的伙伴,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室会继续将温暖传递给特殊的孩子,引导他们勇敢地拿起画笔,描绘自己精彩的人生。
文/夏瑾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