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露 制图
在“零容忍”的要求下,一批违法违规公司正受到监管强光照射。
6月13日,ST美盛发布公告称,公司和实际控制人赵小强近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受此消息影响,此前已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的ST美盛13日、14日仍一字跌停。
ST美盛是近期多家被立案调查的公司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或其股东、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中,5月至今宣布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多达19家,占比超过四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调查节奏在加快。
有投行人士表示,被立案调查公司数量明显增加,透露出监管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决心与态度。在“零容忍”的要求下,一批问题公司被立案调查,此举打击了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将进一步激浊扬清,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立案数量同比大增
“我们也注意到了,近期宣布被立案调查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如果仅看数量,确实会有些出乎意料,但看了公司名单,又觉得是意料之中。”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从数量看,不到半年时间,已有44家公司宣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是不曾有过的。具体到每个月,1月至4月,被立案调查的公司数量均为个位数。5月份,这一数字增至12家;6月至今,这一数字为6家。
观察近期案例,一旦宣布被立案调查,相关公司往往立刻被投资者“用脚投票”。例如,空港股份6月7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事实上,公司当日股价低开低走,跌停收盘。
具体到公司情况,被立案调查的公司不少是ST股,这些公司在经营、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被立案调查也不意外。这也导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被立案的消息发布后,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股价大涨的情况。
例如,ST热电5月25日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控股股东进行立案。当日,ST热电低开高走,盘中振幅为9.4%,此后几天公司股价持续上攻,短期涨幅一度超过40%。
有私募人士表示,不能用常理看待这类公司的股价涨跌,它们问题较多,被立案调查说明“乱象”已经被提上了“解决”的议程,也可以视作某种程度的“利空出尽”。“这只是猜测,理性投资者是不会去买这类股票的。”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主因
梳理今年以来被立案调查公司的主要问题,“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有35家公司披露被立案调查原因提到了信息披露,占比达八成。它们的主要问题是虚报、瞒报,以及不及时报告。
例如,ST热电5月25日公告称,公司和控股股东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一周后,ST热电披露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示了个中缘由。经查实,2021年10月末,ST热电在存煤已经满足冬季供暖期用煤需求情况下,又支付1.6亿元为热电集团购煤,实质上形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上述1.6亿元资金,占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1.51%。截至今年4月22日,热电集团已将全部占用资金及利息归还公司。
发不出年报也是多家公司今年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之一。退市环球、邦讯退、退市济堂、ST辅仁均是由于未能按期披露2021年年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例如,ST辅仁已于5月5日起停牌。若公司股票在停牌2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2个月内,仍未能披露年报,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需要注意的是,退市环球、退市济堂、邦讯退已在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次未能按期披露2021年年报,不仅被立案调查,还被交易所终止上市。
“关键少数”不容忽视
如果说“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上市公司容易犯的错误,那么,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则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等“关键少数”的问题高发区。
例如,太钢不锈1月13日发布公告称,董事柴志勇1月10日收到《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泄露内幕信息,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6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山西证监局下发了《柴志勇、李建英内幕交易“太钢不锈”案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柴志勇构成内幕交易行为,对柴志勇处以50万元罚款。
昇兴股份则是因为实际控制人操纵股价而被立案调查。3月12日,昇兴股份发布公告称,因涉嫌证券市场操纵,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林永贤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与之类似,聆达股份1月18日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王正育涉嫌内幕交易“聆达股份”等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公司称王正育已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总裁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或受该事项影响,5月16日,聆达股份披露,王正育及其一致行动人与杭州伯翰签署收购意向书,筹划转让控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短线交易同样是监管关注的重点。杭可科技2月17日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骥因配偶违规买卖公司股票导致其涉嫌短线交易,证监会决定对曹骥立案调查。3月11日,公司称,曹骥已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其表示将引以为戒,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身及直系亲属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学习,严格规范买卖上市公司股票行为,积极配合上市公司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零容忍”推动生态变革
“唯有对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贯彻‘零容忍’方针,重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才能推动形成崇信守法、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真正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这一观点已成全市场的共识。
《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下称“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方位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执法工作,明确了行动纲领。证监会牵头的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随即成立。
意见提出,到2025年,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中国特色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更加健全,证券执法司法透明度、规范性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高效顺畅,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全面形成。
“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一批公司彻底离开市场,明显改善了市场环境。如今,被立案调查公司数量大幅增加,进一步体现了‘零容忍’的监管思路,多层次、多角度严监管已成常态。”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该投行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新证券法实施,监管规章制度日益完善,立体处罚框架也已逐步构建,证券执法司法合力得到加强。坚持全覆盖监控、全链条打击、全方位追责,“零容忍”正在催生崇信守法的市场生态,契合国情、共建共治的资本市场治理模式加速形成。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