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各地积极响应,截至6月9日,已有20个省(区、市)出台了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或促进消费的专项政策。
多地加大
汽车消费刺激力度
近期,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多次出现在国家层面的政策部署中。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决定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购置税减免政策从消费端给消费者提供了消费升级的政策向导,有效降低主流消费群体购买压力,将有效拉动汽车消费恢复到正常轨道。对流通领域,则会拉动传统燃油车消费,改善经销商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信心。而从生产端看,需求回暖将拉动厂商复工复产并释放较强产能,拉动工业增加值和产值的恢复。
此外,各地也在陆续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在创造汽车消费新增量方面,多地通过增发小客车购车指标的方式,释放更多汽车消费潜能。
上海、深圳、杭州等五市计划年内新增购车指标16.5万个。其中,上海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广州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杭州一次性配置4万个小客车指标;天津有3.5万个增量指标。
各地在新增指标的配置方式上有所不同。杭州、深圳会通过专项摇号的方式,向累计摇号超过一定次数的人群一次性配置指标。而天津则将新增指标,平均分配在2022年6月-12月期间,每个月增加5000个。
知名汽车分析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部分汽车限购城市通过增发牌照,对促进汽车消费十分有效。以深圳为例,本次新增的2万个购车指标,要求购买30万元(含)以上的汽车,相当于拉动了60亿元的汽车消费。而像上海这样购车均价超过35万元的城市,新增的4万个指标,可为汽车零售业贡献140亿元收入。
除了新增购车指标外,多地还出台相应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消费者在购置或置换新车时可获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
以上海为例,年底前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将给予10000元/台的补贴。上海嘉定区的补贴更是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当地对于购置并在本市上牌的新车,按照车价予以补贴,车价15万元以下的补贴1万元,车价15万元(含)以上的补贴2万元。
对于多地出台的旧车置换补贴政策,张翔指出,汽车消费领域包括新车销售和二手车转让两个重要市场。二手车市场的繁荣,可以激发新车消费潜力,特别是对限购城市的新车消费刺激作用更加明显。这也是多省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的一个原因。这次的旧车置换补贴政策,可以同时刺激两个汽车消费市场,将对提振汽车消费带来很好的效果。
关于各地为何如此重视提振汽车消费的问题,张翔进一步解释称,汽车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早在2020年汽车行业产值估算已占到全国GDP的15%。国家要提振经济,往往首先从刺激汽车消费做起。而且经过多年实践,国家已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促进汽车消费的“组合拳”。
多地密集出台
消费券刺激举措
各地除了在汽车消费领域加大刺激力度外,消费券再次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工具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包括浙江、四川、贵州在内的多个地区,均已出台相应的消费券发放政策。
以成都为例,6月10日至6月30日,将通过京东、美团等多家电商平台分三波次发放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共计约141万份,总额1.6亿元,涵盖零售、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
贵州也于5月30日启动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主要分为“零售文体消费券”“餐饮消费券”两大类。山西太原在前期投放1.2亿元消费券基础上,将再次筹集4.2亿元发放消费券,重点围绕住宿餐饮(含商业综合体)、零售通用、家电家居、网上通用、文旅、汽车等领域投放消费券。
记者注意到,北京、上海、贵州等多地明确提出将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消费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姚建明认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券,从供需双方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便利性。有利于将消费券与消费活动直接绑定、更好促进消费,所覆盖的消费者和消费商品面广,操作便利、降低管理成本。但也要注意到,网络发券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某些非网购的特定人群无法被消费券覆盖,与某些特定商品捆绑的满减券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等。
北大国发院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也指出,针对部分没有数字能力的群体,可以考虑借助社保的个人账户体系。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持有社保卡的人数占比已经达到了95%。此外,在具体使用当中可以将现金发放和消费券的使用做一定的捆绑,最大程度地把现金在一定时间内转化成消费。
也有专家认为,促进消费仅靠发放消费券还不够。“首先应该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其次,增加居民部门内部中低收入家庭组的收入占比。第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尤其在医疗和教育领域;扩大住房用地供给,有效抑制大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实行对特定人群的住房补贴,提高保障房的比重,降低居民部门的购房支出比例。这样才能达到国家提出的‘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目标。”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
文旅行业还需继续助力
端午节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跨省游“熔断”机制新规定:“熔断”范围由省级降至县、市一级。此前,跨省游“熔断”机制自2021年8月开始实施,后续跨省游有望迎来复苏。在此政策支持下,虽然端午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实现旅游收入较2019年仍有差距,但根据携程统计,端午旅游加速回暖。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品橙旅游CEO王琢对记者表示,这个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对行业是重大利好,有利于稳定行业企业信心。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启动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5月中下旬以来,全国多地文旅活动纷纷上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相继有上海、吉林、江西、四川、河南郑州、贵州、山东济南等地开展促进文旅消费的活动和政策安排。
从全国范围来看,给予文旅行业企业补贴是更加普遍的做法。地方层面,上海提出,支持文旅企业发放消费券。江西明确,在鼓励本地人省内游的同时,加大要吸引外省游客入赣旅游力度,对“引客入赣”成效明显的区市进行奖励。四川为推动文旅消费回暖,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给予一次性纾困补助,最高补助额为50万元。同时,面向全省发放200万张以上的文旅和旅游惠民卡(券),提供景区门票减免措施。
“近期,各地出台促进旅游消费政策的频率确实有所加大,这与全国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有关。其中支持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政策安排,能够实现行业企业的优化整合,进而更好地提供保障和服务。”王琢说,文旅行业是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建议后续从国家层面出台提供系统支持文旅行业复苏和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的政策,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