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后,多个省市密集出台了更加针对性的“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据财联社记者初步统计,截至5月30日,已有浙江、湖北、江西、上海、天津、甘肃、北京等七省市,在相继发布的各自的“能源发展规划”中阐明了能源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其实现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这一目标与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相一致。
落实到各省市,天津市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提高到了25%左右,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浙江省提出“交通领域加快推动电动汽车、新能源船舶、港口岸电普及应用”;湖北省则在规划中提出,“扩大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公务出行等方面应用”;较早发布能源规划的甘肃省表示,“在公交和出租车、公务、物流和环卫、个人等重点领域,分类施策,确定推广计划和推广目标”。
显然,上述省市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目标,延续了国家有关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顶层设计思路,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在提速。“2022年国家定调稳增长,充电桩、换电站的投资建设作为新基建系列,有望成为2022年基建促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有分析人士对此表示。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从各地具体实施规划来看,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70万个,平原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公里。在规划中,北京市还特别提到了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北京市在规划中提及的换电模式的推广,体现出了各地在编制各自规划时对资源要素的思考。”在上述分析人士看来,作为本地换电企业代表的奥动在北京市补能市场的优势地位,体现了这一思路。
据持有北京奥动30%股份的北汽蓝谷在去年年底披露,北汽蓝谷已通过北京奥动在北京市建成近200座换电站。而据北京奥动官网,截至目前其在全国36个城市运营有610家换电站。这意味着北京市场的换电站数量,已超过其总量的1/3。
适度超前建设是目前各省市对于充电桩规划的基调。除了北京市,上海市在规划中提出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建设45个以上出租车充电示范站;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建成综合供能服务站800座以上,公共领域充电桩8万个以上、车桩比不高于3∶1;湖北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充电桩达到50万个以上。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我们预计2025年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有望迎来增长提速,完成适度超前布局,并加快超充、换电及光储充一体项目的应用和推广。”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表示。
此外,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各省市的能源规划中亦被重点提及,而燃料电池作为重要载体,也正大步迈向商业化推广。德邦证券统计,目前已有北京、江苏、广东、上海等29个省市出台了氢能专项政策。
以北京市为例,在“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合力打造氢能与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则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包括2023年前力争建成37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等。
“在产业中长期规划及‘双碳’目标的激励下,我们预计地方政府和国企也会加快推进氢能车量的采购和‘减碳’应用的落地。”中信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表示。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