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最新公布的该国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4月数据表现欠佳,显示新加坡的外部需求有转弱迹象。这意味着该国制造业有可能将随着出口需求提振不力而面对更大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加坡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4%,同比增幅连续第5个月缩小。这一增幅达到自2021年8月以后的最低水平,且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经季节性调整按环比计算,4月新加坡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下降3.3%,连续第3个月下降。
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师林秀心表示,4月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同比增长明显放缓,是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货币收缩政策在前期加大收紧力度、全球增长前景放缓,以及乌克兰危机等造成的供应链中断。
新加坡贸工部研究显示,新加坡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增长与该国制造业增长的关联度高达74%。实际上,影响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的不利因素,对于制造业来说同样是影响显著的不利条件。
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新加坡金管局在4月14日发布了最近一次的货币政策 声明,称其决定略微提高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的升值坡度,并且在汇 率的当前水平重新设定其政策区间的中点。这是新加坡自2021年10月以来 第三次 收紧货币政策,让新元加速升值。
一方面,贸工部研究显示,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型开放式经济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新加坡制造业企业大体上无法设定在国际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价格,而必须接受现行价格。因此,新加坡制造业企业通常无法将新元升值对其国内成本增加的影响传递给国际买方。当然,由于新加坡制造业产出中的进口含量较高,一般情况下,新元升值导致的进口价格下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缓冲”,减少企业在利润上受到的损失。不过,新元升值仍然会给新加坡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造成侵蚀。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上的通胀问题较为严重,新元升值只是抑制进口价格的攀升,而不能让进口价格下降。新加坡私营企业在接受标普全球4月新加坡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时表示,它们面对原材料、燃料和运输成本的集体上涨。创纪录的采购品价格涨幅和攀升的员工工资涨幅,导致新加坡私营经济整体投入成本在4月持续上涨。在新加坡私营经济中,制造业是整体投入成本涨幅最大的行业之一。
从供应链中断情况来看,标普全球的PMI调查显示,受乌克兰危机和疫情影响,4月新加坡私营企业面对的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加剧,供应商交货时间大幅延长。由于运期延误,企业的采购品库存在当月进一步收缩。
从全球经济前景来看,大华银行经济师颜圣充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前景都存在下行风险。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0.8个百分点至3.6%,而世界贸易组织则将今年世界货物贸易量的增长预期下调至3%。
颜圣充对近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面影响持续发酵等下行风险持谨慎态度。他认为,这些风险可能会抑制贸易需求,尤其是亚洲的贸易需求,并且造成原材料短缺,进而导致另一轮暂时性的供应链中断。
林秀心认为,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瓶颈可能不会很快得以解决。同时,通胀压力促使全球许多央行在货币收缩政策的前期即加大收紧力度。这两项因素结合,在短期内可能会继续给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带来压力。因此,尽管今年第二季度的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增长放缓将只是暂时性的,不会持久,但与2022年年初相比,新加坡的外部需求前景已经黯淡。
她说,市场参与者现在担心美国即将出现全面衰退风险,欧盟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停滞在0.2%,以及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艰难时期。只有东盟地区通过开放跨国旅行、放宽防疫措施,才能让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好转。
马来亚银行证券经济师蔡学敏和李主礼表示,乌克兰危机、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让全球贸易前景蒙上阴影,可能会在下半年抑制经济复苏的步伐。
目前,新加坡企业和政府都认识到了即将面对的压力。4月发布的制造业企业经营形势预期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5%的受访制造业企业预测从2022年4月到9月,企业经营形势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将有所好转,而13%的企业预测经营情况将会恶化。两者相减可以得出,抱乐观态度的企业的百分比净值仅为2%。而在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对未来半年经营形势抱乐观态度的企业的百分比净值为8%。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5月1日在劳动节集会上说,新加坡与全球经济紧密结合。鉴于该国的规模很小,在世界市场上,新加坡始终是价格接受者,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如果全球价格上涨,新加坡的价格就会上涨;如果全球供应短缺,新加坡的供应就会受到挤压。新加坡无法避免这些全球逆风。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必须为未来一年将面对更多经济挑战做好准备。(李晓渝)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