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北京海淀区疾控中心流调组办公室。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海淀区疾控中心探访,揭示疾控人员如何与“看不见的敌人”争抢时间。
5月14日下午1点半,郭黎的手机又响了,是楼上一位同事打来的电话,需要核对风险点位的管控情况。郭黎马上起身走出办公室,冲上楼梯,一步两个台阶,上到4层的一间办公室,跟两名同事一起核对。电脑里,一张“中铁十一局高风险点位和高风险人员落位管控”EXCEL表内,标注了海淀区所有相关病例及其风险点位、管理措施、高风险人群及管控状态。
流调组办公室可以说是海淀区疾控中心的中枢神经,全中心100余人,除了密接组、检验组、司机组、隔离点督导组、行政值班组之外,流调组两班人马加起来将近60人,占据了整个疾控中心人员的“半壁江山”。
3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两排桌子上放了十几台电脑和电话机,电话机的话筒是耳麦式,可以解放双手,方便打字记录。十余名流调队员正在各自的工位上忙碌。
5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海淀区疾控中心跟踪采访风险点位环境采样现场。流调队员王路熟练地穿好猴服,接过同事曾珍递过来的采样设备,从中掏出5支拭子和一支采样管,随后,他转身向场站入口附近的一间备勤室走去。
出发前,他们接到报告,有一名密接人员可能在这间备勤室工作过,作为一个风险点位,需要采样排查。这间不到10平米的备勤室已经提前按要求封控。
走到门口,王路拿出一根拭子,在门把手的位置里里外外涂抹了两遍。
进入房间,他环视一圈,发现内部陈设简单,需要重点关注人最频繁接触的位置。他拿出第二根拭子对着桌面,从桌沿、桌角到手容易接触的位置全部仔细涂抹。除了椅背、茶水桌面之外,连铁皮柜的门把手也没有被放过。
海淀区某公交场站环境采样的物品。走出备勤室,在外等待的曾珍已经拿好消毒液,将采样管进行消毒、保存,在单子上登记好采样点位和数量后
曾珍帮助王路消毒、脱掉猴服,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分钟。
王路的胶手套上布满了消毒药水。
采集结束,曾珍对王路进行全身消毒。
海淀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位于五层,有5间实验室专门用于新冠样本检测工作。
这里都有数千份样本被送过来。样本抵达实验室后,将经过签收、提取、扩增、观测等流程,最终反馈检测报告。
一名身着猴服、“全副武装”的检测人员坐在一台生物安全柜前,全神贯注地进行核酸提取操作,这无疑是个高精度体力活,不仅考验实验员的熟练度和专注度,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
葛言也是当天的值班人员之一,她表示,最近实验室每天的检测量在2000份左右,多的时候好几千,5个实验室全部投入运转,所有人基本都处于不休息的状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杨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