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8日晚,广州本轮疫情累计管控密接者17676人、累计甄别重点场所1278个;在每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增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重点区域一一公布详情。
快速找到重点人员和场所,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环。
自4月8日起,广州白云流调专班进驻白云区一家酒店。1小时出核心信息报告,6个小时开展快速处置,12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报告,24小时内完成场所管控、人员排查和协查……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侦察兵”。
关键是快速找出潜在感染者
“目前,现场处置组共有393名流调员,分成56个小组,一有阳性病例,立即就会有一个组‘接单’。”白云区疾控中心负责人陆剑云说,流调最关键就是要快,当收到阳性检测报告时,流调组需要快速掌握,谁感染了他、他去过哪些地方、接触了哪些人员等信息。
流调现场处置组第21组组长林虹告诉记者,接到阳性病例预警的时间常常是凌晨,“接单”后,首先要在一个小时以内,电话核实病例的核心信息,快速掌握阳性病例的发现点、居住点、工作点、活动停留点、疫苗接种史等关键信息。
一次电话询问难以挖掘一个人的轨迹全貌,待电话核实后,流调组马上便会派人上门进行面对面流调。
“有时碰到不太配合的人员,我们还需要层层启发,引导他们回忆前几天的出入场所和可能接触到的人,还原他们一整天的生活轨迹。”林虹说,每一个场所、每一条轨迹、每一条消费记录都需要捕捉。
流调现场处置组第6组组长古羽舟说,最忙碌的时候,需要同时跟进三四个病例的流调工作。
在公安、工信等多部门的配合下,流调组成员通过电话询问、现场调查、大数据等方式,从海量的信息和线索中,收集、分析、研判、反复核对,锁定重点场所、排查风险人群,提出初步调查结论和开展风险评估,形成一份初步流调报告。
将病毒传播链条挖出来
“有的病例一开始找不到源头。”古羽舟说,他们小组接手过管控区里的一个病例,初步调查后,一时看不出属于哪条传播链条。找到是谁把病毒传给了病例,缺少一个关键“拼图”。
“后方有专家研判组,会把各个个案串起来,将病毒传播链条挖出来。”广州市疾控中心流调大队长蔡文锋说,他们成立了分析研判组、重点案例攻坚组,负责对重点案例的调查处置,并定期组织复盘研讨,很多隐藏的传播链条就会现形。
“56个组是‘树冠’,信息收集平台则是‘树干’。”陆剑云介绍,现场处置组获取的信息,将会由信息组汇总并导入省流调系统平台,被导入的密接、次密接就会被赋予红码,限制活动。当红码人员完成集中隔离措施后,信息组还需要再次更新信息收集平台,为红码人员解码。
一次次前方敏锐探查,后方综合研判、统筹安排下,一条条传播链条浮出水面。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介绍,流调结果显示,本次疫情传播链条清晰,主要存在的10个传播分支基本得到控制。
文/刘珊 钟晓宇 傅鹏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