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一则《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决定去送外卖》的报道中,讲述了一位女性外卖骑手的现状与忧虑。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张林,去年12月,40岁出头的她做起了外卖骑手,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
根据大型外卖平台的骑手报告数据,2020年及以前,全国范围内,一般会有比例低于10%的外卖骑手为女性。有研究课题组在对北京市外卖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2020年,北京的外卖骑手里,女性占9.04%,与各外卖平台的过往数据相当,但2021年这一比例增长到16.21%。
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职场性别多元化,是平台经济在重塑现有的性别关系和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值得琢磨的是她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高密度、强控制、重体力的劳动种类?
当一名女性,“高龄”,选择加入外卖行业时,毫无疑问是出于最基本的诉求——谋生。以张林来说,到北京闯荡,是在她事业和家庭都跌入谷底之后。而进入外卖行业是因为她了解到,做骑手最高时一个月工资有机会过万元,并且不会拖欠工资。
面对经济困难、抚育孩子、赡养老人等等这些现实难题时,进工厂还是送外卖就不再是一道多选题。张林是专送骑手,订单通常都是平台分配,而非抢单,但工资是按送单量计算的。因此她总是想着,更拼一点,更快一点,送更多的单,多挣点钱。
她们的工作境况值得政策制定者去关注。在骑手里,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有报道称,对于不同种类的骑手类型,平台都会根据骑手的表现,设置不同的单价,女性的相对偏低;她们有显性的体力劣势,以及不可避免的生理期;她们还会遭遇异样目光与传统观念,这会让很多女骑手刚开始工作时拘谨、别扭……
2021年12月24日,全总相关部门联合外卖平台启动了“关爱女骑手 明天‘会’更‘美’”活动。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5000家外卖合作配送站点及党群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驿站落地,覆盖全国185个城市,为全行业外卖女骑手提供暖心服务。
对于保障女骑手权益,给予来自政府的关爱,这是实实在在的举措。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实在举措,并且制度化、常态化以及越发人性化。
外卖骑手的来源五花八门,这里面有破产的老板,曾经开路虎的土豪,也有家庭破产的富二代。“这个群体很丰富,像一个三棱镜,照进一束光,它会出来一道彩虹一样。”
这也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一段时间之后,女骑手可能会转去送快递,或回归家庭照顾老人孩子,或回老家与丈夫一起做小买卖。送外卖,只是过渡之举。
即使在每天中午的最高峰时段,张林也会留出至少10分钟,跟远在老家、14岁的小女儿通个电话——这是她坚持的习惯。那10分钟,她回归到一名母亲的角色,温柔且满脸爱意地面对自己孩子。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冰冷算法疲于奔波,为的就是对美好生活的盼头。
那么,请给予女骑手一束温柔的光吧。(陈俊宇)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