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积极驰援上海,守“沪”抗疫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4 15:22

上海疫情牵动人心。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紧急奔赴上海,守“沪”者们来了!4月4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派出医务人员3.8万多人前往上海,同时调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支援上海。其中,9个省份派出1.1万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个省份派出超过2.32万名医务人员,承担核酸采样任务。另外从12个省份派出了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将近4000人。

为尽快控制住这一轮疫情,全国多省市医疗队伍在短时间内完成动员集结,迅速奔赴一座城市,并且总人数达数万人,这样的规模、效率和力度,只有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武汉曾经出现过。两次全国性的驰援带给我们相同的感动,医务人员逆行的背影、铿锵有力的步伐、坚定无畏的眼神等,再次让人为之动容。今非昔比,不少人难免在心里比较,两次大规模驰援行动有何异同?

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展现出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与协调能力。疫情发展迅猛,单靠一地自身的力量很难应对,外地齐伸援手,成为共克时艰的有力举措。抗疫“一盘棋”在管理上能够将人力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进而发挥出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在技术上则能强化流行病学调查、流动人口管控、信息交流等跨区域合作,使疫情防控更加严密有效。

更值得一提的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跨地区支援抗疫,完全没有利益方面的羁绊,甚至外地医疗团队直接接手当地的医疗机构,也不会出现任何顾虑,将来外地医疗团队移交与撤离,也会水到渠成。外地与异地的医疗团队,完全可以像自家人一样交流与合作,这种独特优势在抗疫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

驰援武汉和驰援上海,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发生了变化,民众对待疫情的态度也随之出现一些波动。当前的变异毒株的传播力更强,而毒性有所减轻,有些人因此认为,变异毒株既防不胜防,也没有必要严格防控。社会上出现与病毒共存、甚至“躺平”等想法,弥漫着一股消极情绪。

可是,如果当前放松防疫,就会让过去的抗疫成果付之东流。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良好,民众的生活也未受太大影响,这些都归功于科学严密的防疫措施。我国的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医疗资源又相对紧缺,每万人医生数和床位数等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倘若轻易放松,疫情卷土重来,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一旦普遍出现,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认为,新冠疫情就象是一个大号的流感,这种想法也存在风险。变异毒株的毒力的确在逐渐衰减,但是否已衰减到可以放开的地步,不能仅凭主观感受。因为一旦判断失误,社会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最科学稳妥的做法就是保持定力,静待其变,然后再根据疫情发展的特点,在防疫措施上适时再作调整。

因此,多地积极驰援上海,既是为了支持上海遏制这一波疫情,也具有从整体上捍卫抗疫成果的重要价值。时间站在坚守者的一边,只要发挥出我们的抗疫优势,这波疫情就会很快得到遏制,到时再回过头来看待这次抗疫行动,就会认为,目前的付出与坚守,既科学又有价值。

文/秋实

图源/新华社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京医疗团队22人驰援青海玉树抗疫
北京日报 2022-08-21
上海紧急驰援海南:210名核酸检测队员援琼 44.5吨抗疫物资飞抵海口
解放日报 2022-08-08
广东派出援琼医疗队 506名医护人员赶赴三亚支援抗疫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07
守“沪”54日 浙大四院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完成任务返浙
中国新闻网 2022-05-26
四川省内多地派出支援队伍驰援广安
华西都市报 2022-05-19
北青快评|新冠疫苗研发需要更多适度超前布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4
援沪抗疫:援沪疫线有支青年突击队
重庆日报 2022-05-04
南宁首趟援沪专列抵达,700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抗疫一线
澎湃新闻 2022-04-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