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共享人人治理成果,让“随手拍”成为遏止交通违法的“好帮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3 17:00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3月份北京交警“随手拍”投诉受理平台新注册用户31.7万,累计注册用户达305.4万,新收到群众投诉线索23.5万条。对达到证据要求、形成完整证据链的投诉线索,经审核通过录入系统。

“行路难”是困扰城市的一大痼疾,为了有效破解这个“城市病”,两年前北京交管部门推出了“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平台。市民可按照要求通过手机拍摄包括闯红灯、违停、不礼让行人在内的各类机动车违法行为。

在“随手拍”举报平台列出的13类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中,除了闯红灯之类比较显性的交通违法之外,其他诸如“占用公交车道或应急车道等专用车道;占用消防通道停车;遇拥堵时借道超车、占用对面车道;开车使用手机;不系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相对都比较“隐性”。 然而,这些看似“不严重”的行为,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令人遗憾的是,囿于警力有限,尽管安装了很多摄像头,也做不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被及时发现和得到有效惩处的“轻微”交通违规行为,所占比例并不高。因为违法成本较低,某种程度上就进一步助长了某些人的侥幸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能鼓励和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形成“人人都是交通管理者”的良好氛围,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最大程度地弥补交管部门的监管空白,有效震慑交通违法行为。

在这样的情形下,北京交管部门顺应科技发展大势上线“随手拍”平台,利用移动互联平台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方便市民发现身边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在交通治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行近两年,交警部门收到市民举报的各类交通违法内容中,违法停车、闯红灯、车不让人、开车打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占了大头。仅仅3月,对投诉线索基本清楚,经传唤当事人补充调查,予以处罚的649起;对涉及遮挡、变造车辆号牌和不礼让行人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6614起投诉线索,全方位开展侦查工作;对群众投诉的227起交通设施问题,全部第一时间处置完毕。

毫不夸张地说,“随手拍”已经成为遏止交通违法的“好帮手”,不失为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力措施,值得推广。

通过人人参与交通治理的方式,促进广大交通参与者强化自我约束、依法参与交通治理,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共享人人治理成果。不过,其中有个问题不能忽视,就是要防止“随手拍”变成“随意拍”,避免由此引起的一些负面影响。

基于这样的考量,北京交管部门在上线“随手拍”平台之时,就已经未雨绸缪,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防范工作。比如,为了防止恶意举报,必须通过“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实名注册,举报人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等。在拍摄方面也提出了具体清晰的要求:举报机动车行驶状态下的违法,视频不小于5秒,照片确保有明显位移;举报违法停车视频需拍摄12秒以上,两张照片需间隔10秒以上。

在收到投诉线索线索之后,交管部门也不会单凭“一面之词”就进行处罚,而是依托科技系统和大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传唤当事人等方式慎重处理。

当然,交通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没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妙招”。除了“随手拍”的尝试探索之外,更应该立足于常规治理,做好日常的点点滴滴,久久为功。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