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精准精细精心做好平房封(管)控区服务保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29 19:40

因出现确诊病例,3月19日以来,东城区北新桥等街道部分胡同被划入封控区、管控区。不同于楼房区,平房区因其地域环境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生活保障任务艰巨,成为封控工作的重点、难点。东城区针对平房封控区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施策,牢牢抓住平房封控的问题症结,用速度、精度、力度、温度织就了一张平房区的疫情防控网,缜密、严实且柔软。

WechatIMG51406.jpeg

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守望相助筑牢防控阵地,群防群控、专群结合,建立社区基础信息台账,完善“平战转换”机制,以首善标准做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工作,提高平房院落管控力度,补齐基层治理能力短板,推动东城区公共应急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1 精准服务

“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党建引领,暖心服务——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跑腿小分队、流动检测队,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平稳有序。

致广大而尽精微,人民群众的事没有小事。

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力量,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解决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要事,在平房封控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出“堡垒”作用。

“这是您需要的外卖,我帮您放门口了”“请您提前扫码登记,省得排队时间长了”“您需要的东西我都忙您记下了,您稍等”……23支近200人的党员突击队日前在北新桥街道迅速集结,从社区党委到楼门院党小组,党员主动亮身份,在平房院落带头分片包干、登记排查、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安定门等街道成立临时党委,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平房院落的每一个角落,构建有温度的防疫力量。

疫情面前,点点微光迅速汇聚,群团组织、驻区单位、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心手相连,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王阿姨需要代开药卤米松乳膏”“李奶奶家里煤气罐没气了”……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工作者郭月婷手中“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需求、处理过程、日程安排,有列表、有图文,事无巨细。“居民需求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都得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并且还要办好,要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一点也不能马虎。”郭月婷说。

有些平房区设施虽不完善,但居民生活需求的便利度必须要保障。为及时响应、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东城社工精准记录下居民的需求,一本本“民情日记”变成了“防疫日记”,打开社区“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的绿色通道。

平房区换煤气罐是个体力活,东城区城管委和市液化气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机制,由封(管)控区社区统计居民换罐需求,汇总后告知就近液化气站,气站将满罐及时送至社区交接地点,待解除封控后,液化气站再回收空罐,消毒消杀后统一清运。

平房院落老年人居多,吃饭就成了一个问题。“之前是闺女做好了给送来,现在封控了,闺女进不来,我这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了。”今年70多岁的居民张敏所在的平房区目前还属于封控区,社区就近联系了老年餐桌、菜站,每天配送至固定位置,再由社工无接触送到居民家门口,解决了老人心头的一件大事。

在平房封控区,“流动核酸检测队”是支重要力量。“霍叔叔您好,我们带着医务人员来上门给您做核酸检测来啦。”3月22日上午,在北新桥街道,由社工和医护人员组成的流动核酸检测“小分队”来到老人家中。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穿梭在宽街窄巷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为老人进行采集,“封(管)控”之下的吃、住、行,核酸检测……每个细节都彰显着暖心。

关键词2 精细管理

“脑子里的地图带着感情”

群防群治,专群结合——平房院长、网格员、小巷管家、社工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基础信息台账。

底数清才能情况明,一张图纸,一支笔,一本台账手册,各家各户信息标注得密密麻麻。问起谁家是什么情况,北新桥街道干部闻超门儿清:“这是我们的大数据,精准掌握每一户的位置、情况和生活需求。”

3月19日晚10点,北新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闻超和6名同事进驻北小街3号院封控区。此次,在核心区平房院中设置封控区,北小街3号院是首例,而且面积达3000平方米,面积大、居民户数多,这些都让防控工作面临挑战。

“这一图一册就成了‘法宝’!”北新桥街道成立了北小街3号院指挥部,根据分工设有片长、片区督导员、医务人员、民警、社工、联络员等不同人员。闻超和同事们挨家挨户,摸清底数、完善台账、制作图册,一一攻克难题。“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几天下来,大家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地图都在脑子里了!大数据是没有感情的,脑子里的地图带着感情,是立体化的人情地貌。”

“有了这本台账,我们工作起来也踏实。”体育馆路街道体育总局社区幸福村是老年人、残疾人较多的平房区,社工王宇不管去哪,一本居民台账总是不离手。“这些数据经常要更新,细化正常、密接、次密接、居家隔离人员信息。”提起台账里的情况,王宇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我们还根据分类,建立了对应的微信群,随时了解大家的需求。”

实施网格化管理始终是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的重要法宝。平战结合,只有平时练就“硬功夫”,才能在防控的动态实践中不断提升水平。

清洁院落、监测体温、返京主动报告、动员居民参与防控……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中国强胡同是辖区唯一的平房区院落,网格员在疫情防控中担当了主力。网格员需要每日追踪,不让一人疏漏。“小小网格员,有着大担当,就是我们这一个一个小网格,筑起全区平房院落防控的‘大堡垒’。”穿梭在平房院落之间的网格员们,成了居民眼中的“老熟人”“老朋友”。网格化管控织就了一张精细的防控网,一旦需要封控,各社区平房院长、网格员、小巷管家、社工、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当好疫情防控的“排查员”“巡护员”“宣传员”“跑腿员”,迅速形成“院门有人看,消杀有人管,核酸有人做,东西有人买”的防控模式。

关键词3 精心保障

移动厕所“一人一消杀”

实事求是,精准施策——“人防、物防”齐上阵,“向前一步”保障运行有序。公共应急水平再提升,防控指挥体系随时在线,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

封控以来,北新桥街道部分平房院的居民家里安上了门磁。门磁与大数据平台相连,督促居民们除了到屋外厨房做饭、到院门口如厕,其他时间都足不出户。“院内分布着四条小道,我们也施划了单向行走线路,保障大家不交叉。”北新桥街道干部闻超说。

“消杀啦消杀啦,请关闭门窗……”一大早,在安定门街道花园社区花园东巷封控区,社工手里的小喇叭挨家挨户通知。一听到要开展消杀工作,居民院里刘阿姨赶紧叮嘱老伴把窗户关好。东城区在平房院封(管)控区建立起全链条消杀流程。每天早上8点,3位穿着防护服,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脚套的保洁员,身背喷雾器准时来到花园东巷封控居民院,在做好封控区环境卫生消杀的同时,街道进一步提升封控区外的环境消杀水平,加强胡同、背街小巷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和消杀频次。

有些平房院居民家没有户厕,平时上厕所得出院门奔胡同。一封控,如厕成了大伙儿的大问题。为此,东城区在封控区及周边搭建了30余座临时移动厕所,均采取“一人一消杀”模式。“居民使用后,保洁人员会马上冲洗坑位、擦拭地面,再用喷壶对厕所内进行消毒,水龙头、扶手、门把手、洗手液容器等处是重点消毒部位。”东城区环卫中心六所业务组长宋轶勇介绍,相比日常公厕保洁作业,临时移动公厕的作业流程更复杂。

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同样是平房院封控后控制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封控区内的生活垃圾由属地街道安排专人上门收运,先集中在暂存点,再由东城区环卫中心及时清运至专业处理厂。由于平房区胡同巷子多,清运车难以靠近,很多居民的生活垃圾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人工清运,“挨家挨户收运居民的垃圾,进行封口、消杀,随后装入纸箱封闭,并再次消杀箱体,最后转运至小区的垃圾暂存点。”忙碌一天下来,在平房区负责垃圾清运的社区工作人员防护服里全都是汗水。从定时消杀到安装移动厕所,再到垃圾清运,平房封(管)控区的各项应急举措都得到快速反应和闭环运行。

党建引领下的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精心保障是平房封控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招数。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东城区坚持平战结合,进一步细化防控工作方案,以“快”“严”“准”“实”为原则,筑牢筑强东城区疫情防控坚实壁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乔斐 李滢 王慧雯 李冬梅 庄蕊 刘旭阳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