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区东直门街道为辖区施工工地、东直门养老院、社区卧床老人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位于东直门街道的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的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组建了14个上门服务的核酸检测小分队,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职责。
“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一样……”
张祎是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的一名护士,昨天是她第一次来到东直门敬老院。穿着笨重防护服的她,一进去就看见,这里的高龄老人,都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作为外来人,一定要保护好他们,在核酸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每个环节,高度重视每个细节,”张祎和同事说道。
因为既要做好防护,又要保护好老人,不污染老人房间,医护人员选择了敬老院一个空气能够流通又不冻着老人的小楼道,既符合采集要求,又能就近方便老人。
“爷爷,您张张嘴……”身高167厘米的张祎,面对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时,就半跪着进行采集。
“你们真辛苦!”采集完,老人说道。
“都是应该的,作为护理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张祎答道。
因随时会有任务而住在了医院的张祎,每天奔波在各个检测点高效完成各项检测任务,而面对老人时,她放慢了速度。一位爷爷,肚子有点饿了,吃了块肉。张祎就说:“等爷爷嚼烂了,咽利落了,咱再做。”而这位老人怕耽误时间,又把肉吐了。张祎又对护工说:“您先带爷爷漱口,不急,咱都能等。”
照顾到老人的特点,有时她还要“哄一哄,求一求”:“奶奶,您张个嘴,咱们就一下,让我看一下,张一张……”
30多位老人,做了两个小时。83岁的高光辉老人说道:“街道为我们安排医护人员到这儿来,给我们老人们做核酸,关心我们的健康,真的是非常感谢!”
最后离开时,医护人员再次进行环境消杀,确保从细微处着手,给老人们最好的保护。
“能参加这次任务,很自豪!”
核酸检测上门服务的工作对象中,还有居家的卧床老人。负责这项工作的护士李红霞,昨天一大早就赶到医院集合,检查好要携带的物资装备,就出发前往要入户的社区。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穿上防护服,入户采样。由于居委会已经提前进行了通知,一敲门,居民就很高兴地把她迎进了门。
家住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工体社区的王秀君,是一位80岁的高龄独居老人,因身体患有高血压,腿脚不便,自己不能独自下楼,日常的生活用品,都是由孩子预先买好,一周送过来一次。听社区说准备给她安排上门核酸,老人可高兴呢。一见面就说:“我腿脚不方便,你们能来入户,特别感谢!”
入户核酸检测工作,主要面对年龄比较大、出门不太方便的居民。让李红霞难忘的是,每次一开门,都是热情地欢迎:“真是白衣天使,解了我们的疾苦。天又冷,辛苦了!”而有些老人由于总不出门,难免有点焦虑。作为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的医护人员,也会根据居民状态,从专业角度,用更好的交流方式,帮老人愉悦地完成采集。工作人员还考虑到不给居民添麻烦,都是将所用材料设备准备好才入户工作,因此全过程几分钟就结束了。
她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设备,笨重地穿梭在各单元楼,由于许多老楼没有电梯,许多老人都住在四五层,爬上爬下的她们往往汗流浃背。但是当听到老人们说“辛苦了,坐一会吧”这样的话语时,李红霞们又觉得好暖心,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了。
李红霞说:“作为医务人员,能参加这次任务,很自豪。”
“感谢你们这么高效,让我们这么方便!”
昨天早上7:30,许凯出发了。她所在的东城区精保院核酸检测小分队,来到了东直门交通枢纽工地,为这里的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00多名施工人员提供核酸检测上门服务。
由于工地上条件特殊,经医护人员查看,只有一个斜坡符合闭环检测的要求。而且只能简单布置桌子,没有椅子,许凯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早上全程站着。
“感谢你们这么高效、快速,让大家这么方便。”工人们操着各地的口音,都表达着一个感谢。
声音轻柔的许凯,家住平谷,公交单程就得两小时,有一次已经上了高速,接到紧急通知又返回。作为4岁孩子的妈妈,现在也因工作住在医院,一周没有回家。许凯说:“每个人都克服着各自的困难,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也是责无旁贷。”
中铁东直门交通枢纽工程党支部书记李荣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的温情服务和敬业精神都让我们感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韩苗苗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