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凝结了传统文化悠久历史底蕴的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其传承也源远流长,沉淀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间。3月14日晚,《2022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至此,《中国诗词大会》已成功举办七季,但其掀起的现象级诗词热潮却并没结束。
怎样做到“七季常青”?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喜欢诗词文化?下一季有何打算?带着这些问题,封面新闻对话《2022中国诗词大会》制片人、总导演颜芳,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以及主持人龙洋、总冠军姜震。
节目海报
如何做到生命常青?
创新是“保鲜”的必然
2016年,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甫一播出,就掀起了 “全家老小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热潮,此后每逢新一季《中国诗词大会》推出,新一轮的热议也随之开始。当诗词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当优秀选手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当飞花令成为大众喜爱的游戏,全民诗词热的浪潮已然到来。
七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如何做到生命常青?制片人、总导演颜芳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创作团队每年都在问自己,今年还有什么新的亮点呈现给大家?“我们一直把《中国诗词大会》当成一棵大树看待,希望它每年都有一个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外表上的变化,还包括从内核上一次次自我更新。”颜芳认为,诗词是一个成长的概念,创新是必然的,它是一种内在的需求。
谈及《中国诗词大会》如何“保鲜”,颜芳表示,“保鲜”是诗词追求的一种理念。“我们每年都在生活中去找很鲜活、热爱诗词的人物,同时在内容上紧扣生活,紧扣时代。”
主持人龙洋
《2022中国诗词大会》也践行了这一点,在身临其境题、千人千问、飞花令等传统环节外,节目中增加了“诗词小剧场”,通过科技感的加持,将诗词化作短剧,开启一场文化的跨时空对话。主持人龙洋感慨,从接触这个节目开始,就感受到制作团队的创新基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非常强烈,“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永远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古韵诗词焕发新生。
如何吸引更多观众?
完成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将诗词和人民生活,和普通人联结在一起,是《中国诗词大会》吸引更多观众的关键。“00”后缉毒女警张迪、听障选手王逸玘……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用诗词展现自信、自我。据介绍,节目设置了素人选拔、百人团对垒,百人团选手覆盖不同年龄段,真正做到了向更多人推广诗词文化。
点评嘉宾康震
“百人团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人太多了。”点评嘉宾康震向记者分享了许多记忆深刻的“小插曲”。“有位选手张涛,是研发东风‘猛士’战车的。当时在现场给我们每人送了一个模型,我对这个模型爱不释手。还有选手用3D打印的鼎,还有选手给每人刻了一个印章,我觉得特别惊喜。”
康震说,《中国诗词大会》让他再一次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件非常具体的事,具体到该怎么去传递对诗词的解读,怎么去把对古典诗词的解读和当代生活的体会紧密联系,怎样去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表达。
因此,兼顾题目的权威性和趣味性,也是导演组关心的问题。颜芳告诉记者,导演组、题库专家、策划专家会在一起,一道一道过题目,然后再去想,怎么才能降低门槛,怎么才能让大家从生活上有共鸣,对题目有兴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每年只能做一季?它每一道题都有一个话题的延展,不仅是一道题,应该是一个话题。依仗于老师们对内容坚实的积淀,然后从生活角度进行话题式改造。它其实是导演组,还有学术专家们共同的作品。”
龙洋也表示,这种出题要集结天南海北的优质学者,不仅要懂诗词,还要懂大众传播,知道怎么把这些东西“嫁接”成有趣的题目,深入浅出,让观众喜闻乐见。
节目剧照
下一季有何规划?
“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
让颜芳欣慰的是,今年有更多年轻观众加入进来,他们更加喜欢鲜活的表达,喜欢“接地气”的题目的问法。节目当中有电影片段,有B站UP主的参与,还有很多集合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年轻化的表达。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姜震年仅20岁,对于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喜爱诗词文化,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要想吸引更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觉得古诗词并不是故纸堆里那些佶屈聱牙的生僻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灵魂和中流砥柱的不屈精神。”
年度总冠军姜震
结束也意味着下一段开始。主持人龙洋感慨,《2022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也意味着为《2023中国诗词大会》做准备的征途已经开启。要跟时间赛跑,赶在下一季录制之前让自己有长足的进步,这样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
谈及下一季打算,颜芳坦言,每年都要把自己先打碎,然后根据多方数据反馈,各个角度专家的建议来判断。对于明年的规划,大的理念应该是节目需要更加“接地气,有人气,冒热气”。如何才能让诗词跟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从导演角度让它更加能沉进去表达,让大家能在整个生活环境中看到诗词无处不在,诗词的乐趣、诗词的美感也是无处不在的。
对于是否会请明星嘉宾助阵,颜芳表示,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所有来的人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就可以,无论素人还是明星。
颜芳说,《中国诗词大会》走过这七年,从来都是与时俱进,来的人带着一颗热爱诗词的心,他们在舞台上变得更加光芒万丈,这也是作为节目创作者最喜欢看到的一点。“很高兴看到今年的节目一经播出,社会各界反馈强烈,引发了很多热议的话题,这些可能就是《中国诗词大会》能存在下去的一个内在动力。让大家喜欢,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能让媒体人发挥更多力量去展示中华经典诗词的美,展示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文/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