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又涨价了。”“香奈儿(Chanel)出了今年春季新款包。”“迪奥(Dior)代购,多代有优惠。”……女孩们大多购买过或者梦想拥有一只奢侈品包。但随着奢侈品在我国消费品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因该类商品而引发的纠纷亦不断增多。
二手平台捡漏 全新香奈儿却有破损
家住北京的小美经常在闲鱼网上出售家中闲置物品,最近小美就在网上打算出售一只国外代购回来的香奈儿经典款链条包。小美在商品详情介绍中注明“全新未使用”并将商品低价挂牌出售。买家纷纷通过闲鱼私信功能对该商品进行询问,其中一位是家住上海的小燕。在沟通中,小美保证包包是全新的,包装、票据齐全。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均同意用快递的保价、到付服务向小燕邮寄皮包。小燕提醒小美给包包挂上防盗扣,小美在发货前特意给小燕发送了商品视频。
次日,小燕收到了快递,外包装盒完好无损,包上挂着防盗扣,票据、证件一应俱全。小燕验收后发现皮包底部边角处有三处小指甲盖大小的磨损,于是退还拒收,并在闲鱼平台申请了退货退款。皮包退回北京后,小美怀疑是小燕故意毁坏皮包导致价值贬损,一怒之下向法院起诉,要求小燕支付商品货款两万余元。
在开庭过程中,小燕认为小美在闲鱼平台中明确表示出售包包系全新,而在发货前所拍视频中显示没有悬挂防盗扣,但其收到的货物是带有防盗扣的,说明视频拍摄的时间不是实际发货时间,小美不能证明其发货时商品完好无损,故无权要求其支付货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争议焦点是小美出售的商品是否如其所称为全新商品,对此小美负有举证责任。小美作为出售方,未提供商品交给物流公司时系全新无瑕疵状态的相关证据,虽小美在发货前自行拍摄视频并发送给了小燕,但该视频并未拍摄到磨损部位,故无法作为对比依据。同时,小美拍摄的视频中皮包并无防盗扣,但小燕收到的皮包却挂着防盗扣,证明该视频并非寄出时同步拍摄。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小美未能就其主张提供足够证据,故法院驳回了小美的全部诉讼请求。
提示 为避免交易风险 买卖双方均应提高警惕
北京朝阳法院南磨房法庭法官徐可卉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对购买商品后的退货、换货以及维修进行了相关规定,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但是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时,由于交易商品的特殊性,很多卖家都会在商品详情处介绍商品的新旧程度以及磨损情况,并提示“商品不支持无理由退货”。这样的规定如果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所载“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的规定,那么就不适用无理由退货规则。
因此,在网络平台,尤其是二手交易网络平台购买奢侈品时,为避免交易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买卖双方应更加提高警惕。
对于卖家而言,应当对商品的性质、质量等进行如实说明,并对商品的外包装全貌、新旧程度、购买渠道、购买时间、购买小票等进行拍照上传。而在进行奢侈品交易时,不建议买卖双方采取邮寄交易的方式进行,如必须邮寄商品,务必使用保价功能,并对快递员揽收、包装过程进行全程视频取证,以免后续出现纠纷。
对于买家而言,首先,要选择有保证的平台进行交易。由于奢侈品在出售过程中更容易真假混卖,买家单纯地通过网上图片很难辨别真伪。当前有些交易平台会对部分上架奢侈品进行挂牌前验货,并对经其验货的商品承担“保真”责任,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选择。其次,交易前与卖家进行充分沟通。在二手交易平台选购奢侈品时,应当对所选商品的款式、购买渠道、购买时间等细节与卖家进行充分沟通,必要时可要求卖家补充商品细节图片等资料,并全程留存好与卖家的文字以及语音聊天记录。最后,买家还应关注卖家在该网络平台的信用等级、既往交易情况、既往买家评价等用户信息。在收到货物后,买家可以采用全程视频的形式进行开箱验货,确保收到货物与卖家陈述一致后再进行签收。
奢侈品买到即赚到?当心“理财”变“离财”
2019年5月,谢先生通过二手交易网站“闲鱼”购买劳力士手表时结识了自称名表交易商的田某。田某向他透漏自己从事名表商业代购,有可靠的低价正品购买渠道,邀谢先生共同参与名表交易,从中赚取差价。双方互相添加了对方的微信进行联系,通过频繁联络,不久就以“好友”相称,随后田某便向谢先生介绍名表代购“生意”,承诺交易成功后支付定额利润。二人于2019年7月29日、8月13日、8月19日分别交易三笔,田某均以较低价格向谢先生出售名表,谢先生通过高价转售从中获利,并对田某产生足够信任。之后,田某向谢先生提出两笔大额“劳力士”手表交易,金额共计50余万元,在谢先生支付全款后便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发货,且拒绝向对方退还购买钱款。此时谢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了警。后田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尚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示 抛开“理财”概念 切勿冲动消费
徐可卉指出,许多关注奢侈品理财的人往往被奢侈品所谓的“保值”“收藏”“理财”等标签吸引。需要注意的是购买奢侈品,要量力而行。抛开“理财”的概念,购买前要先看看自己的“财力”,切勿因一时兴起而冲动消费。
每年都不乏有消费者想购买奢侈品,但最后发现买的是高仿品的新闻,因此一定要去品牌专卖店进行选购,并保留好交易记录。
即便想要进行奢侈品理财,也要了解理财产品的特质,切莫浮于表面。以手包为例,要了解其材质、色泽、鉴别方式、市场饱和度、市场热度与升值潜力等,很多奢侈品只有珍稀限量款才能在保值中得以升值。因此,要在购买商品前做足功课,绝不能随波逐流,陷入理财误区。
随着奢侈品的平民化,对于奢侈品的消费也逐渐“日常化”,但是鉴于其不菲的价格,面对奢侈品,还需保持理性,适度消费,合理投资,切莫让奢侈品迷乱了双眼!
据了解,曾有数据显示,约68%的仿品做工明显不符合品牌工艺,售假商家以“专柜实拍视频”、“专柜支持验货”等骗术引导消费者购买;约32%为高仿,做工可达一般消费者难以分辨的程度,被售假商转于国内同行、境外代购和消费者之间。
由于部分品牌正品款式容易仿制,甚至出现正品率下降的情况。由于品牌方不提供鉴定服务、普通消费者缺乏鉴定能力、交易场所逐渐转移到线上、社交支付功能完善,导致销售假货的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消费者维权更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