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批发行折戟债基现身
继此前3只权益类基金募集失败后,新基金发行持续遇冷,这次却轮到债券型基金。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月26日,宝盈基金、德邦基金分别发布宝盈鸿翔债券、德邦锐丰债券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为年内首批募集失败的债券型基金。
相关产品的份额发售公告显示,宝盈鸿翔债券的募集期为2021年11月25日-2022年2月24日;而德邦锐丰债券的原定募集期限为2021年12月2日-2022年3月1日,但此前德邦基金决定将该产品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月21日,直至2月26日,基金管理人宣布德邦锐丰债券因未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据悉,上述产品募集失败的原因均是由于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备案条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宝盈鸿翔债券、德邦锐丰债券在募集期间均未设置募集上限,而该2只产品的基金合同均约定,在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的条件下,验资通过后便可进行基金备案。
对于上述新基金募集失败的具体原因,某业内资深研究人士分析道,“可能是基金管理人之前谈好了机构资金进入所以宣布产品提前结募,但后面可能因为资金没到位,便导致募集失败的结果。另外,公司投研团队能力不佳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新基金的发行失败”。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则提到,新基金募集失败可能与市场环境、市场热度有关。随着可转债市场出现快速降温,一举改变过去转债“牛市”局面,可转债估值偏高,市场面临强赎压力,估值修复压力增加。
2月至今有超160只债基限购
整体来看,各细分类型的债券型基金在年内的表现也有所差异。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的年内平均收益率为0.45%、0.52%,被动指数型债券的年内平均收益率则为0.39%;而在震荡市下,与权益市场关联度较高的混合债券型基金(一级)、混合债券型基金(二级)的年内平均收益率则呈现下跌趋势,分别为-0.51%、-1.93%。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如崔宸龙、乔迁、丘栋荣陆续放开旗下在管产品大额申购限制的同时,却有不少债基宣布限制大额申购。据证监会官网显示,仅2月26日,就有6只债基宣布限制大额申购。若拉长时间至2月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除上述6只产品外,2月以来还有51只债基暂停大额申购,同时还有109只债基处于暂停申购状态。据此可以看出,年内已有超160只债基进行限购。
为何在权益类明星基金开放申购的同时而债券型基金却开始限购?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解释道,此前为防止产品规模增长过快,故部分规模较大的权益类基金会进行限额,但随着近期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老基金”的申购份额也较小,因此大规模的权益类基金便纷纷打开申购。而近期债基频频限购,也可能是为了防止申购规模过大,影响基金管理人的操作便利性。
郭施亮则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债基在当前采取限购措施,很大可能与防止新入投资者摊薄原持有人的收益有关,这或许也是稳定市场,稳住投资者权益的目的之一。
展望债券市场后续表现,蜂巢基金基金经理王宏表示,在经济没有被数据证实企稳之前,央行“宽货币”政策大概率会持续,但政策重心可能更多在宽财政和宽信用,债市大概率依然会偏弱运行,考虑到当前仍处于“宽货币”阶段,预计债券上行幅度有限。后续一旦宽信用效果被证实有效,预期债券收益率大概率会开启“熊市”,收益率继续上行;若宽信用效果被证伪,宽信用预期差和“宽货币”政策大概率会进一步放松预期等因素使得债市会重现2022年1月短暂做多行情,后续再次进入“宽信用”政策主导的偏弱周期。(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