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随后命令俄罗斯部队在这两个“共和国”维护和平。
美国、欧盟、英国先后宣布对俄制裁。
德国总理朔尔茨还表示,已暂停与俄罗斯的“北溪-2”管道项目的评审程序。这是俄罗斯绕过乌克兰、借道波罗的海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又一条管道,2021年9月建成,尚未获批投入运营。
俄乌局势如何发展?美国能因此成为赢家吗?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对国际、军事问题专家宋忠平进行了专访。
俄罗斯缘何此时突然承认两个“共和国”独立地位?
宋忠平:首先,普京做这样的决定是有他的考量,就像曾经担任俄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公开讲的,俄罗斯很清楚后续将面临的制裁、谣言等后果,但他们不惧怕。
那么究其原因,一个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历任总统不只一次地承诺过不再操纵北约东扩,但又屡次食言。多年来,北约历经几轮东扩,俄罗斯都忍气吞声。如今,北约仍不满意,执意要扩展至俄罗斯的“家门口”,进一步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让俄罗斯无法再次忍让。那么承认乌东地区两个“共和国”独立并加以支持,确保这个最后的“缓冲带”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这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另外,乌东两地其实已经宣布独立多年,事实上已经脱离了乌克兰当局的管辖。俄罗斯承认两地的独立地位,更多是从法理和政治角度的一种认可和表态,对于俄罗斯而言此举需要付出的成本并不高。
再有,近期俄乌局势紧张以来,俄罗斯曾经给美国、北约下过“最后通牒”。
去年12月15日,俄罗斯向美国和北约分别提交双边安全保证协议草案,就俄方安全诉求提出建议,内容包括北约停止进一步东扩、承诺不吸纳乌克兰为成员国,美国不在非北约成员国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1月26日,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罗斯递交有关安全保证建议的书面回复,拒绝不吸纳乌克兰、不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进攻性武器等核心诉求。
美国、北约对于俄罗斯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事实上给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同时,也让俄方明白,事关国家安全的需求是无法通过和美西方谈判得到有效解决的,因此被“逼上梁山”,用主动的动作来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
俄罗斯其实一直都缺乏一个契机去承认乌东两地独立。甚至可以这样理解,何时承认乌东两地独立,一直是纳入俄罗斯决策层考虑的事情。而以美为首的北约不断打压俄的战略空间,让俄罗斯判断这个契机来临了。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此举并不意外。
对俄罗斯而言,影响几何?
宋忠平:不难想象,此举无疑也会让本就紧张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俄罗斯将要面临美西方的一系列制裁,就像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发生后那样。
另外,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的合作将很大程度上被打断,这种合作和信任恢复起来也将非常复杂。举例而言,运筹已久甚至管材建设已经完成的“北溪-2”项目,大概率将会搁置。事实上,德国方面已经宣布暂时搁置该项目的相关审批工作。
总体而言,以此为借口,美国联合其盟国对俄罗斯的孤立将更甚,俄罗斯的经贸发展也将面临很大挑战。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通过采取主动动作,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同时,可以明确地让美国和北约意识到,俄罗斯在涉及国家安全等战略利益问题上不容挑战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美国这样信奉弱肉强食的霸权国家有所忌惮。而对外展示出为了国家安全不惜破釜沉舟的胆略,也有助于俄罗斯国内的团结。
美国会出兵干预吗?
宋忠平:即便是北约国家向俄罗斯发起挑衅,美国也不一定会为此和俄罗斯兵戎相见,更何况乌克兰还不是北约盟国。俄乌局势紧张以来,美国拜登政府不只一次声明,不会出兵乌克兰。我认为美国为了乌克兰和俄罗斯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低。
具体来看,美国对于乌克兰的支持一直“口惠而实不至”。虽然也派遣空降兵驻扎波兰,但毕竟数量有限并不会给俄罗斯造成什么威胁,可以理解成“表态性质”的出兵。
美国搅动俄乌局势的目的是什么?
宋忠平:美国一再渲染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无非意在制造欧洲的混乱局势,破坏俄欧天然气等领域的合作。因为只有欧洲平生事端,欧盟国家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才能体现美国的重要。
另外,美国叫嚣俄罗斯威胁论,渲染紧张态势,有助于向盟国出售美制武器。同时,此举也可以打乱欧元的发展规划,迫使欧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保持弱势地位,甚至能够促使资金回流美国。
从外交、军火、金融等角度去看,美国所维护的,一直是其全球霸权。而让人最为唏嘘的是,美国这种自私之举,无疑葬送了乌克兰的前途和命运,让乌克兰沦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美国是赢家吗?
宋忠平:看起来美国维护其霸权地位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但是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如果此事不了了之,美国将会大大折损其作为“盟主”的威信。加之此前在阿富汗等多个战场败退,美国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受到损害。美国的言行不一,其盟国其实都看在眼里。
考虑到出兵帮助乌克兰代价太大,也可以说美国现在是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之中。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岩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校对/葛冬春